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2.1 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2-16页 |
1.2.2 电液伺服激振技术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6-21页 |
1.3 本论文开展的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第2章 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总体设计 | 第23-29页 |
2.1 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2.1.1 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1.2 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性能指标 | 第24页 |
2.2 电液比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 第24-28页 |
2.2.1 电液比例伺服控制系统结构 | 第24-26页 |
2.2.2 电液比例伺服控制系统主要参数选取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静压缸电液比例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 第29-58页 |
3.1 电液比例减压阀建模与仿真 | 第29-37页 |
3.1.1 电液比例减压阀数学模型 | 第29-33页 |
3.1.2 电液比例减压阀AMESim模型 | 第33-34页 |
3.1.3 仿真研究 | 第34-37页 |
3.2 电液比例减压阀系统辨识 | 第37-40页 |
3.2.1 辨识算法 | 第38-39页 |
3.2.2 仿真研究 | 第39-40页 |
3.3 电液比例减压阀鲁棒输出反馈控制 | 第40-48页 |
3.3.1 未知输入观测器与鲁棒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 | 第41-42页 |
3.3.2 算法稳定性分析 | 第42-45页 |
3.3.3 仿真研究 | 第45-48页 |
3.4 静压缸电液比例系统鲁棒输出反馈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 第48-57页 |
3.4.1 静压缸电液比例系统仿真模型与辨识 | 第49-50页 |
3.4.2 鲁棒输出反馈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 第50-54页 |
3.4.3 仿真研究 | 第54-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模型辨识 | 第58-87页 |
4.1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建模 | 第58-65页 |
4.1.1 基本单元建模 | 第58-60页 |
4.1.2 传递函数简化 | 第60-63页 |
4.1.3 状态方程描述 | 第63-64页 |
4.1.4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AMESim建模 | 第64-65页 |
4.2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参数辨识 | 第65-72页 |
4.2.1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辨识三要素 | 第65-66页 |
4.2.2 基于动压缸AMESim与 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的系统辨识设计 | 第66-68页 |
4.2.3 辨识仿真 | 第68-72页 |
4.3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智能优化算法辨识 | 第72-84页 |
4.3.1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粒子群优化算法辨识 | 第72-75页 |
4.3.2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差分进化算法辨识 | 第75-80页 |
4.3.3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粒子群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辨识 | 第80-84页 |
4.4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模型描述 | 第84-8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鲁棒滑模自适应控制 | 第87-133页 |
5.1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积分滑模自适应控制 | 第87-98页 |
5.1.1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模型变换 | 第87-88页 |
5.1.2 积分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88-89页 |
5.1.3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积分滑模自适应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 第89-93页 |
5.1.4 仿真研究 | 第93-98页 |
5.2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反步滑模自适应控制 | 第98-112页 |
5.2.1 反步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99-102页 |
5.2.2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反步滑模自适应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 第102-107页 |
5.2.3 仿真研究 | 第107-112页 |
5.3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RBF神经网络反步滑模自适应控制 | 第112-132页 |
5.3.1 动压缸位移子系统RBF神经网络滑模自适应控制 | 第112-113页 |
5.3.2 动压缸输出压力子系统RBF神经网络反步滑模自适应控制 | 第113-115页 |
5.3.3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RBF神经网络反步滑模自适应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 第115-123页 |
5.3.4 仿真研究 | 第123-13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6章 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近等效实验与仿真 | 第133-156页 |
6.1 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近等效实验与仿真平台设计 | 第133-141页 |
6.1.1 近等效实验与仿真平台总体构成 | 第133-134页 |
6.1.2 近等效实验与仿真平台等效电路设计 | 第134-138页 |
6.1.3 近等效实验与仿真平台测试软件设计 | 第138-141页 |
6.2 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近等效实验与仿真 | 第141-155页 |
6.2.1 静压缸电液比例系统近等效实验与仿真 | 第141-147页 |
6.2.2 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近等效实验与仿真 | 第147-15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6-158页 |
7.1 结论 | 第156-157页 |
7.2 展望 | 第157-158页 |
致谢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9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9-171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71-172页 |
附录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