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连杆变胞机构构型综合推演方法及应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变胞机构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变胞机构描述方法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2 变胞机构型综合方法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3 变胞机构运动学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2.4 变胞机构动力学研究综述 | 第19页 |
1.2.5 变胞机构设计方法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3 变胞机构的应用研究 | 第20-22页 |
1.4 变胞机构研究的课题意义 | 第22-24页 |
1.5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4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2章 变胞机构全息矩阵描述方法和构态分析 | 第27-47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基本知识 | 第27-29页 |
2.2.1 图论理论 | 第27-28页 |
2.2.2 复合铰链表达方法 | 第28-29页 |
2.3 变胞机构全息矩阵描述方法 | 第29-38页 |
2.3.1 邻接矩阵和关联矩阵 | 第31-33页 |
2.3.2 关节属性 | 第33-35页 |
2.3.3 构件属性 | 第35-36页 |
2.3.4 环路信息 | 第36-38页 |
2.4 变胞机构源矩阵 | 第38-43页 |
2.5 案例分析 | 第43-4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关节-关节邻接矩阵同构判定新方法 | 第47-71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关节-关节邻接矩阵 | 第47-49页 |
3.3 信息比较方法 | 第49-60页 |
3.3.1 构件属性判定 | 第51-52页 |
3.3.2 关节属性判定 | 第52页 |
3.3.3 矩阵属性判定 | 第52-56页 |
3.3.4 案例分析 | 第56-60页 |
3.4 改进哈明数(IHM)方法 | 第60-66页 |
3.4.1 改进哈明数定义 | 第60-62页 |
3.4.2 改进哈明数同构判别算法 | 第62-64页 |
3.4.3 案例分析 | 第64-66页 |
3.5 同构判定自动分析软件实现 | 第66-6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运动链结构简图自动绘制与图谱库建立 | 第71-90页 |
4.1 引言 | 第71页 |
4.2 运动链图形化矩阵 | 第71-82页 |
4.2.1 广度优先树绘制算法 | 第73-76页 |
4.2.2 单个构件结构图形化矩阵 | 第76-78页 |
4.2.3 运动链结构图自动绘制算法 | 第78-81页 |
4.2.4 运动链矩阵图形化软件实现 | 第81-82页 |
4.3 图形化矩阵图谱库建立 | 第82-87页 |
4.3.1 运动链数综合分析 | 第82-83页 |
4.3.2 改进关联矩阵 | 第83-85页 |
4.3.3 运动链矩阵型综合算法 | 第85-87页 |
4.4 案例分析 | 第87-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平面连杆变胞机构构型综合方法 | 第90-103页 |
5.1 引言 | 第90页 |
5.2 变胞元设计 | 第90-94页 |
5.2.1 变胞方式 | 第90-91页 |
5.2.2 变胞元结构设计 | 第91-94页 |
5.3 变胞元杆组 | 第94-98页 |
5.4 机构型综合方法 | 第98-100页 |
5.5 案例分析:腿部机构构型综合 | 第100-10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6章 变胞机构尺寸优化及动力学分析 | 第103-131页 |
6.1 引言 | 第103页 |
6.2 变胞机构构态及运动学分析 | 第103-106页 |
6.3 多构态变胞机构优化模型建立 | 第106-109页 |
6.3.1 变胞机构子构态1 优化模型 | 第106-107页 |
6.3.2 变胞机构子构态2 优化模型 | 第107-108页 |
6.3.3 变胞机构全构态优化模型 | 第108-109页 |
6.4 教与学(TLBO)优化算法 | 第109-115页 |
6.4.1 教与学优化算法过程 | 第109-111页 |
6.4.2 具体计算步骤 | 第111-113页 |
6.4.3 不同的优化算法结果比较 | 第113-115页 |
6.5 变胞机构尺寸优化案例分析 | 第115-119页 |
6.5.1 案例1:香蕉形状轨迹 | 第115-117页 |
6.5.2 案例2:带有突出点轨迹 | 第117-119页 |
6.6 构态变换时的冲击与振动分析 | 第119-125页 |
6.7 实验与分析 | 第125-130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7章 平面变胞机构创新设计实例:变胞手 | 第131-148页 |
7.1 引言 | 第131页 |
7.2 变胞手创新设计方法 | 第131-132页 |
7.3 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 第132-133页 |
7.4 变胞夹子设计 | 第133-138页 |
7.4.1 运动链结构综合分析 | 第133-136页 |
7.4.2 变胞夹子的构态分析 | 第136-138页 |
7.5 变胞手设计 | 第138-141页 |
7.6 变胞手尺寸综合 | 第141-142页 |
7.7 实验与分析 | 第142-147页 |
7.8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1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48-149页 |
8.2 创新点 | 第149页 |
8.3 展望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4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4-166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66-167页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其他成果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