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政府采购的实践与立法沿革第8-11页
        1.1.1 政府采购的概念和特点第8-9页
        1.1.2 我国政府采购实践发展历程第9-10页
        1.1.3 我国政府采购立法沿革第10-11页
    1.2 政府采购风险及其影响第11-12页
    1.3 政府采购风险防范的路径第12-14页
        1.3.1 制度基础:双重失灵与经济法调整的必然第13页
        1.3.2 制度框架:多元体系与经济法体系的衔接第13-14页
    1.4 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1 国外研究动态第14页
        1.4.2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6页
        1.4.3 基本评价第16页
    1.5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1.5.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2 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第2章 从市场准入角度看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第18-26页
    2.1 从市场准入看政府采购主体风险第18-20页
        2.1.1 采购人:基于缺位或者越位而产生的风险第18-19页
        2.1.2 供应商:基于资质的信用风险第19-20页
    2.2 现有法律规定及其疏漏第20-21页
        2.2.1 关于采购人:尴尬的身份与制度的顽疾第20页
        2.2.2 关于供应商:资格认定困境第20-21页
    2.3 域外制度借鉴第21-23页
        2.3.1 关于采购人:原则规制,责任到人第21-22页
        2.3.2 关于供应商:明确标准,细化资格第22-23页
    2.4 制度完善:针对主体细化规定第23-26页
        2.4.1 关于采购人:权责统一,充分履职第23-24页
        2.4.2 关于供应商:健全要素,明确瑕疵第24-26页
第3章 从市场秩序角度看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第26-32页
    3.1 从市场秩序看政府采购程序风险第26-27页
        3.1.1 流程复杂导致的效率风险第26页
        3.1.2 串通招投标、商业贿赂等导致的秩序风险第26-27页
    3.2 现有法律规定及其疏漏第27-28页
    3.3 域外经验及借鉴第28-29页
        3.3.1 GPA理念:程序法治第28-29页
        3.3.2 欧盟指令:程序规制第29页
    3.4 制度完善:科学完善政府采购程序第29-32页
        3.4.1 简化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第29-30页
        3.4.2 规范采购方式,防范秩序风险第30-32页
第4章 从产品质量角度看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第32-38页
    4.1 从产品质量看政府采购结果风险第32-33页
        4.1.1 质量风险:质次价优,货不对路第32页
        4.1.2 价格风险:采购价过高或采购后跌价第32-33页
    4.2 现有法律规定及其疏漏第33-34页
        4.2.1 质量角度:样品效用受限,质量监管欠缺第33-34页
        4.2.2 价格角度:低价或天价的制度漏洞第34页
    4.3 域外经验及借鉴:英国物有所值理念第34-35页
    4.4 制度完善:完善市场开放机制保证采购质量第35-38页
        4.4.1 质量角度:刺激有效竞争,保障采购质量第35页
        4.4.2 价格角度:消除信息壁垒,注重多管齐下第35-38页
第5章 从经济监管角度看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第38-44页
    5.1 从经济监管看政府采购监管风险第38-40页
        5.1.1 内部监管风险第38-39页
        5.1.2 外部监管风险第39-40页
    5.2 现有法律规定及其疏漏第40-41页
    5.3 域外经验及借鉴第41-42页
        5.3.1 美国:进行目标监管,重视申诉机制第41页
        5.3.2 英国:职责清晰的监督体系实现环环相扣第41页
        5.3.3 法国:完善监督的法律体系提供监督基础第41-42页
    5.4 制度完善:规范政府采购监管路径第42-44页
        5.4.1 结果导向责任先行,完善内部监管体系第42-43页
        5.4.2 健全采购信息平台,营造外部监管氛围第43-44页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国企混改后的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债转股”退出的法律障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