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债转股”退出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1 本文结构第10页
        1.3.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1-13页
        1.4.1 创新之处第11页
        1.4.2 不足之处第11-13页
第2章 “债转股”退出存在较大困难第13-19页
    2.1 具体表现第13-18页
        2.1.1 退出方式少第13-14页
        2.1.2 退出周期长第14-16页
            2.1.2.1 股权回购方式下资金筹集困难第14-15页
            2.1.2.2 对外转让方式下转让困难第15-16页
            2.1.2.3 挂牌上市方式下交易规则限制第16页
        2.1.3 行政干预多第16-18页
    2.2 成因——“债转股”退出法律障碍多第18-19页
第3章 “债转股”退出的宏观法律障碍第19-25页
    3.1 行政政策取代立法第19-21页
    3.2 银行持股行为与《商业银行法》冲突第21-25页
第4章 “债转股”退出的微观法律障碍第25-33页
    4.1 股权回购退出方式的实施障碍第25-28页
        4.1.1 与股份公司限制回购股份的规定冲突第25-26页
        4.1.2 与公司减资程序中债权人的权利冲突第26页
        4.1.3 协议签订与公司股东决议程序冲突第26-27页
        4.1.4 “明股实债”的法律关系认定冲突第27-28页
        4.1.5 回购协议违约与履约冲突第28页
    4.2 对外转让退出方式的实施障碍第28-30页
        4.2.1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规定限制第28-29页
        4.2.2 上市公司强制要约收购规定限制第29-30页
    4.3 挂牌上市退出方式的实施障碍——公开市场股票流通规定第30-33页
第5章 “债转股”退出法律障碍的解决对策第33-45页
    5.1 宏观法律障碍对策第33-35页
        5.1.1 以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取代政策第33-34页
        5.1.2 修改《商业银行法》中的不适当条款第34-35页
    5.2 微观法律障碍对策第35-41页
        5.2.1 强化股权回购退出方式的监管第35-39页
            5.2.1.1 明确回购后的减资义务第35-36页
            5.2.1.2 新增强制要约义务与选择权第36-37页
            5.2.1.3 明确回购决议程序第37-38页
            5.2.1.4 禁止“明股实债”行为第38页
            5.2.1.5 确定违约金计算方式第38-39页
        5.2.2 维持对外转让退出方式的监管第39-40页
            5.2.2.1 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章程调整第39-40页
            5.2.2.2 保留上市公司强制要约收购条款第40页
        5.2.3 维持挂牌上市退出方式的监管第40-41页
    5.3 明确市场化原则,减少行政干预第41页
    5.4 创新退出模式第41-45页
        5.4.1 优先列后设置第42-43页
        5.4.2 增加业绩承诺及保证条款第43页
        5.4.3 产业基金和管理层回购退出模式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采购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微商监管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