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缘起和目的 | 第8-9页 |
1.2 研究国有企业混改后公司治理的价值 | 第9页 |
1.3 现阶段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1 实例分析法 | 第10页 |
1.4.2 资料分析法 | 第10-11页 |
1.4.3 对比分析法 | 第11页 |
1.4.4 参考分析法 | 第11页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第2章 国有企业公司依法治理理论分析 | 第12-20页 |
2.1 公司依法治理的定义与内涵 | 第12-13页 |
2.2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 | 第13-17页 |
2.2.1 治理目标具有特殊性 | 第13-14页 |
2.2.2 治理主体具有特殊性 | 第14-16页 |
2.2.3 治理维度具有特殊性 | 第16-17页 |
2.3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内容 | 第17-20页 |
第3章 天津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存在问题研究 | 第20-32页 |
3.1 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问题 | 第20-25页 |
3.1.1 混合所有制企业由谁控股问题 | 第20-21页 |
3.1.2 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变化 | 第21-23页 |
3.1.3 传统股权设置不完全适用于混合所有制企业 | 第23-24页 |
3.1.4 混合所有制企业国资方意见不一致问题 | 第24页 |
3.1.5 “混改”后监管部门的权限问题 | 第24-25页 |
3.2 混合所有制企业董事会运行问题 | 第25-26页 |
3.2.1 董事会人员组成问题 | 第25页 |
3.2.2 独立董事作用发挥问题 | 第25-26页 |
3.2.3 董事会决策依据冲突 | 第26页 |
3.2.4 董事会激励机制冲突 | 第26页 |
3.3 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 第26-29页 |
3.3.1 原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过大 | 第26-27页 |
3.3.2 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成本问题 | 第27-28页 |
3.3.3 化解债务风险不能过分依赖“债转股” | 第28-29页 |
3.3.4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银行授信困难 | 第29页 |
3.4 混合所有制企业上市准备不足 | 第29-32页 |
3.4.1 混合所有制企业高管人员条件不足 | 第29-30页 |
3.4.2 混合所有制企业信息披露不足 | 第30页 |
3.4.3 政府出资不实造成企业股本不足 | 第30-32页 |
第4章 天津国有企业混改结束后的治理建议 | 第32-38页 |
4.1 在《公司法》中专门明确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内容 | 第32页 |
4.2 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治理结构 | 第32-34页 |
4.2.1 找准混合所有制企业控股定位 | 第32-33页 |
4.2.2 要搭建公私分离的管理层级 | 第33页 |
4.2.3 建立具有混合所有制特色的股权分配结构 | 第33-34页 |
4.2.4 明确国有资产方的话事人 | 第34页 |
4.3 组建高效有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董事会 | 第34-36页 |
4.3.1 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企业章程作用 | 第34-35页 |
4.3.2 选聘优秀人才充实董事会 | 第35页 |
4.3.3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 第35页 |
4.3.4 建立全面的员工激励机制 | 第35-36页 |
4.4 妥善处理混合所有制财务管理问题 | 第36页 |
4.5 做好天津混合所有制企业上市的前期准备 | 第36-38页 |
4.5.1 严格约定期限缴齐政府投资 | 第36-37页 |
4.5.2 提前建立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