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一、媒介素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意义 | 第11-19页 |
(一) 国内外媒介素养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国外媒介素养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 反对媒介——免疫式保护主义 | 第12-13页 |
(2) 了解媒介、解读媒介 | 第13-14页 |
(3) 向深度推进、向全球扩散 | 第14-15页 |
(4) 国外的媒体素养(教育)研究现状的四个特点 | 第15页 |
2.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思路 | 第17-19页 |
二、案例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介现状与纸质传媒人的困境 | 第19-31页 |
(一) 两组概念的厘清 | 第19-20页 |
1."传媒人"和"自由传播者" | 第19-20页 |
2."报刊传媒人"与"网络媒体传媒人" | 第20页 |
(二)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媒介现状 | 第20-23页 |
1.媒介融合新趋势:信息传递多渠道引发自媒体的到来 | 第20-22页 |
2.新时期,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三) 两个案例透视纸质报刊传媒人媒介素养的缺失 | 第23-29页 |
1.案例分析:"罗京去世报道"折射纸质报刊生存困境 | 第23-24页 |
2.案例分析:从"艾滋女"事件看纸质报刊传媒人素养的缺失 | 第24-29页 |
(1) 在信息的采集阶段——把关的缺位 | 第26-27页 |
(2) 在信息的传播阶段——盲目跟风,缺失舆论引导 | 第27页 |
(3) 在信息的反馈阶段——商业利益蒙蔽双眼,忽视反馈 | 第27-29页 |
(四) 信息采集的态度暴露媒介素养问题 | 第29-31页 |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再认识 | 第31-41页 |
(一) "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 第31-33页 |
(二) "媒介素养"与"媒介道德" | 第33-34页 |
(三)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 第34-35页 |
(四) 媒介融合与媒介环境变革 | 第35-38页 |
1.受众中心主义的回归 | 第37页 |
2.信息传播的"社区"化 | 第37页 |
3.信息传播的受众参与度、贡献度提升 | 第37-38页 |
(五) 媒介融合语境下,媒介素养构成分析 | 第38-41页 |
1.传统语境下媒介从业者的素养构成 | 第38-39页 |
2.新媒介语境下媒介从业者的素养构成 | 第39-41页 |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纸质报刊传媒人媒介素养的实施策略 | 第41-60页 |
(一) 媒介尴尬处境呼唤传媒人提升媒介素养 | 第42-47页 |
1.媒体尴尬一:来自媒介形态的变革 | 第42-44页 |
2.媒体的尴尬二: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背后——自身话语权力越位 | 第44-46页 |
3.媒介尴尬三:来自受众的压力——受众主体地位的回归 | 第46-47页 |
(二) 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文本)的建构 | 第47-51页 |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 | 第49-50页 |
2.传播环境的匿名性和个性化 | 第50页 |
3.传播速度的时效性和快捷化 | 第50-51页 |
4.传播内容的大容量和共享性 | 第51页 |
5.传播形式的冲击性和多样性 | 第51页 |
(三) 媒介融合背景下,纸质报刊传媒人媒介素养建构的实施路径 | 第51-60页 |
1.信息处理与纸质报刊传媒人的媒介素养 | 第52-54页 |
2.七个层面探索纸质报刊传媒人媒介素养具体路径 | 第54-60页 |
(1) 理念层面:学会换位思考——融合传媒人 | 第54-55页 |
(2) 专业层面——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 第55页 |
(3) 伦理层面:切实加强职业伦理和道德水平 | 第55-56页 |
(4) 管理层面:加大对纸质报刊媒体的监督 | 第56-57页 |
(5) 思想层面:媒介自律,坚守社会责任,守住新闻报道的底线 | 第57-58页 |
(6) 制度层面:职能部门要建立引导媒体良性发展的机制 | 第58页 |
(7) 社会层面:创造良性互动,实现媒体、社会、公众三者协同发展 | 第58-60页 |
五、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