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改扩建为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与指标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关于改扩建公路适应性评价 | 第10-11页 |
1.2.2 关于改扩建公路技术标准的论证 | 第11页 |
1.2.3 关于改扩建公路路线方案评价指标 | 第11-12页 |
1.2.4 研究成果述评及启示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二级公路改扩建为一级公路的适应性评价 | 第15-29页 |
2.1 改扩建公路适应性评价内容 | 第15-16页 |
2.2 服务水平评价 | 第16-21页 |
2.2.1 通行能力 | 第16-18页 |
2.2.2 服务水平 | 第18-19页 |
2.2.3 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2.3 技术指标评价 | 第21-25页 |
2.3.1 平面指标符合性评价 | 第21-22页 |
2.3.2 纵断面指标符合性评价 | 第22-24页 |
2.3.3 横断面指标符合性评价 | 第24-25页 |
2.4 技术状况评价 | 第25-28页 |
2.4.1 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 | 第26-27页 |
2.4.2 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CI | 第27页 |
2.4.3 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BCI | 第27-28页 |
2.4.4 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数TCI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改扩建公路技术标准论证 | 第29-39页 |
3.1 技术标准论证的关键问题及依据 | 第29-30页 |
3.1.1 关键问题 | 第29-30页 |
3.1.2 论证依据 | 第30页 |
3.2 设计速度的选择 | 第30-36页 |
3.2.1 备选方案 | 第30页 |
3.2.2 指标体系 | 第30-32页 |
3.2.3 评价方法 | 第32-36页 |
3.3 车道数的确定 | 第36-37页 |
3.4 服务水平论证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改扩建公路路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7页 |
4.1 路线方案的拟定 | 第39-41页 |
4.1.1 方案设计理念和原则 | 第39-40页 |
4.1.2 路线方案的拟定方法 | 第40-41页 |
4.2 改扩建路线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42页 |
4.2.1 基本原则 | 第41页 |
4.2.2 指标体系 | 第41-42页 |
4.3 改扩建路线方案评价模型 | 第42-46页 |
4.3.1 模型选择 | 第42-44页 |
4.3.2 评价模型 | 第44-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二级公路改扩建为一级公路实例分析 | 第47-66页 |
5.1 改扩建公路概况 | 第47-48页 |
5.2 改扩建公路适应性评价 | 第48-54页 |
5.2.1 既有公路基本情况 | 第48-49页 |
5.2.2 服务水平适应性评价 | 第49-50页 |
5.2.3 技术指标适应性评价 | 第50-53页 |
5.2.4 技术状况适应性评价 | 第53-54页 |
5.3 改扩建公路技术标准选择论证 | 第54-58页 |
5.3.1 设计速度选择 | 第54-58页 |
5.3.2 车道数的确定 | 第58页 |
5.3.3 服务水平论证 | 第58页 |
5.4 改扩建公路路线方案评价 | 第58-65页 |
5.4.1 路线备选方案 | 第58-60页 |
5.4.2 比选指标分析 | 第60-64页 |
5.4.3 路线方案评价 | 第64-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