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我国水资源概况 | 第11页 |
1.1.2 喀斯特地区概况 | 第11-12页 |
1.1.3 雨水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雨水预处理技术 | 第14-16页 |
1.2.2 雨水深度处理技术 | 第16-19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3.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2 课题研究技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3 课题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2-3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试验药剂 | 第22-23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试验装置 | 第24-32页 |
2.2.1 雨水收集单元 | 第24-26页 |
2.2.2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 | 第26-28页 |
2.2.3 微滤膜单元 | 第28-31页 |
2.2.4 紫外消毒单元 | 第31-32页 |
2.3 主要测定项目和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2.3.1 预处理水质检测 | 第32页 |
2.3.2 深度处理水质检测 | 第32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2-33页 |
2.3.4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性能研究 | 第34-54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4-35页 |
3.1.1 试验药剂 | 第34-35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35页 |
3.2 试验分析方法 | 第35-39页 |
3.2.1 屋面雨水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 第35-36页 |
3.2.2 试验主要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6-39页 |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53页 |
3.3.1 雨水收集单元水质分析 | 第39-43页 |
3.3.2 水力停留时间对IVCW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43-51页 |
3.3.3 IVCW去除效果与进水水质相关性分析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微滤膜单元性能研究 | 第54-77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54-55页 |
4.1.1 试验药剂 | 第54-55页 |
4.1.2 试验仪器 | 第55页 |
4.2 试验分析方法 | 第55-57页 |
4.2.1 试验主要测定项目 | 第55-56页 |
4.2.2 试验主要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分析 | 第57-76页 |
4.3.1 微滤膜表面SEM分析 | 第57-58页 |
4.3.2 预处理对膜通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3 膜通量变化对水质指标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0-63页 |
4.3.4 连接方式对水质指标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3-66页 |
4.3.5 膜污染控制研究 | 第66-71页 |
4.3.6 紫外消毒器的消毒效果分析 | 第71-74页 |
4.3.7 复合系统的雨水净化效果分析 | 第74-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建议 | 第78-79页 |
致谢一 | 第79-80页 |
致谢二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