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集体备课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和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13页 |
四、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学与集体备课 | 第15-23页 |
第一节 集体备课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一、备课 | 第15-16页 |
二、个人备课 | 第16页 |
三、集体备课 | 第16-17页 |
四、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联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集体备课的价值意义和必要性 | 第18-23页 |
一、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资源 | 第18-19页 |
二、集体备课是提升备课效率的途径 | 第19-20页 |
三、集体备课有助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 | 第20-21页 |
四、集体备课有利于古诗词的教与学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和集体备课的现状 | 第23-44页 |
第一节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背景与现状 | 第23-32页 |
一、社会环境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升温 | 第23页 |
二、教材中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特点 | 第23-24页 |
三、古诗词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 | 第24-30页 |
四、反观初中语文教师的古诗词备课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初中教师集体备课的现状 | 第32-44页 |
一、调查研究形式 | 第32页 |
二、集体备课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32-40页 |
三、集体备课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 第40-44页 |
第三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 | 第44-53页 |
第一节 名师对集体备课的教学启示 | 第44-47页 |
一、于漪“一课三备” | 第44-45页 |
二、钱梦龙“导读”艺术 | 第45-46页 |
三、赵景瑞“全程备课”三部曲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初中古诗词教学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 | 第47-53页 |
一、明确教学目标找准备课方向 | 第47-48页 |
二、紧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任务 | 第48页 |
三、用好课本教材提升学生素养 | 第48-50页 |
四、适应学生实情激趣活动引领 | 第50-52页 |
五、集中群体智慧探讨适宜教法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古诗词教学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 | 第53-58页 |
第一节 校内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 | 第53-55页 |
一、依托学校教研要求 | 第53-54页 |
二、强化备课组内领头羊的引领 | 第54-55页 |
第二节 校际间集体备课新尝试 | 第55-58页 |
一、名师工作室背景下的集体备课 | 第55-56页 |
二、区域合作背景下的集体备课 | 第56页 |
三、网络技术应用背景下的集体备课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附录 | 第67-79页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