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客体致使“V得”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理论及方法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11-15页
        1.3.1 客体致使句的概念第11-12页
        1.3.2 客体致使“V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第12-13页
        1.3.3 客体致使“V得”句的衍生机制第13-15页
2 客体致使“V得”句的结构分析第15-27页
    2.1 致事的类型第15-17页
        2.1.1 “N_1”显现第15-16页
        2.1.2 “N_1”隐含第16-17页
    2.2 动词“V”的类型第17-20页
        2.2.1 及物动词类第18-19页
        2.2.2 不及物动词类第19-20页
    2.3 役事的类型第20-22页
        2.3.1 有定的名词或代词第21页
        2.3.2 人名第21-22页
        2.3.3 身体部位词第22页
    2.4 “得”的语义特征第22-25页
        2.4.1 致使的隐含第23-24页
        2.4.2 已然性和肯定意味第24-25页
    2.5 补语“R”的特点第25-26页
    2.6 小结第26-27页
3 客体致使“V得”句的篇章分析第27-35页
    3.1 致事的回指及其功能第27-30页
        3.1.1 致事回指的类型第27-28页
        3.1.2 致事回指的功能第28-30页
    3.2 役事的回指及其功能第30-31页
        3.2.1 役事回指的类型第30-31页
        3.2.2 役事回指的功能第31页
    3.3 致使结果的信息指向第31-32页
    3.4 句子的主观评述第32-34页
    3.5 小结第34-35页
4 客体致使“V得”句的生成第35-42页
    4.1 客体致使“V得”句的产生动因第35-36页
    4.2 单一论元“V得”句的小句分析第36-38页
    4.3 客体致使“V得”句的轻动词理论解释第38-41页
    4.4 小结第41-42页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49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虹膜活体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绿色生活方式的伦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