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论文

便携式血糖仪及功能化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生物传感器第13-14页
        1.1.1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13页
        1.1.2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第13-14页
        1.1.3 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14页
        1.1.4 电化学传感器第14页
    1.2 便携式血糖仪的概念及工作原理第14-17页
        1.2.1 血糖仪的概念第14-15页
        1.2.2 血糖仪的工作原理第15页
        1.2.3 便携式血糖仪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第15-17页
    1.3 纳米材料第17-18页
        1.3.1 纳米材料的概念第17页
        1.3.2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第17-18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8-21页
        1.4.1 血糖仪与免疫传感器联用检测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第18-19页
        1.4.2 血糖仪与免疫传感器联用检测干细胞治疗评价中白蛋白的浓度第19页
        1.4.3 基于双氧水-金纳米粒子体系的三聚氰胺裸眼检测法第19页
        1.4.4 基于N-掺杂石墨烯纳米带构建的多巴胺、抗坏血酸、尿酸电化学传感器第19-21页
第二章 血糖仪与免疫传感器联用检测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第21-33页
    2.1 前言第21-22页
    2.2 试剂与仪器第22-23页
    2.3 实验部分第23-25页
        2.3.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3页
        2.3.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第23页
        2.3.3 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制备第23页
        2.3.4 铁酸锌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第23-24页
        2.3.5 ZnFe_2O_4-Ab_1和GO-Au/Ab_2@invertase的制备第24页
        2.3.6 传感器的免疫反应第24-2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5-30页
        2.4.1 GO,GO-Au NPs和ZnFe_2O_4的表征第25-26页
        2.4.2 免疫传感器条件的优化第26-27页
        2.4.3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第27-28页
        2.4.4 MC-LR的免疫分析第28-29页
        2.4.5 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第29-30页
        2.4.6 实际样品的分析第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3页
第三章 血糖仪与免疫传感器联用检测干细胞治疗评价中白蛋白的浓度第33-47页
    3.1 前言第33-34页
    3.2 试剂与仪器第34页
    3.3 实验部分第34-37页
        3.3.1 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和条件培养基的选择第34-35页
        3.3.2 双氧水引发肝细胞损伤第35页
        3.3.3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5页
        3.3.4 PDDA功能化Fe_3O_4的制备第35-36页
        3.3.5 Fe_3O_4-Au-Ab_1生物共轭体的制备第36页
        3.3.6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36页
        3.3.7 GO-Au-Ab_2@invertase生物共轭体的制备第36-37页
        3.3.8 传感器的免疫反应第37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7-45页
        3.4.1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征第37-38页
        3.4.2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阻止双氧水引发的肝细胞损伤第38-39页
        3.4.3 Fe_3O_4-Au和GO-Au的表征第39-41页
        3.4.4 免疫传感器条件的优化及性能的表征第41-43页
        3.4.5 白蛋白的免疫分析第43-44页
        3.4.6 肝细胞分泌到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的分析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基于双氧水-金纳米粒子体系的三聚氰胺裸眼检测法第47-55页
    4.1 前言第47页
    4.2 试剂和仪器第47-48页
    4.3 实验部分第48页
        4.3.1 溶液的配制第48页
        4.3.2 H_2O_2-金纳米粒子显色反应第4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4.4.1 H_2O_2-金纳米粒子体系变色点的选择第48-51页
        4.4.2 三聚氰胺的检测第51-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基于N-掺杂石墨烯纳米带构建的多巴胺、抗坏血酸、尿酸电化学传感器第55-65页
    5.1 前言第55-56页
    5.2 试剂和仪器第56页
    5.3 实验部分第56-58页
        5.3.1 N-掺杂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第56页
        5.3.2 N-掺杂石墨烯纳米带修饰电极第56-57页
        5.3.3 测试方法第57页
        5.3.4 N-掺杂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的表征第57-58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8-63页
        5.4.1 N-GNRs修饰电极的性能测试第58页
        5.4.2 N-GNRs修饰电极的条件优化第58-60页
        5.4.3 双氧水的检测第60页
        5.4.4 抗坏血酸,多巴胺,尿酸的检测第60-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7页
致谢第77-79页
附录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应烧结制备B4C基复合材料
下一篇:功能纳米材料的调控合成及其在电催化和传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