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拉斯谟的救赎观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时代背景与历史维度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救赎的二元结构 | 第14-20页 |
第一节 救赎的对象 | 第14-16页 |
(1) 罪的界定 | 第14-15页 |
(2) 罪对人的影响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救赎的两种手段 | 第16-20页 |
(1) 恩典与自由意志 | 第17-18页 |
(2) 两种手段的关系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恩典救赎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恩典救赎的充分性 | 第20-22页 |
(1) 伊拉斯谟的上帝观 | 第20-21页 |
(2) 伊拉斯谟的基督哲学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恩典救赎的运作机制 | 第22-25页 |
(1) 三种恩典的划分 | 第22-24页 |
(2) 恩典的救赎功能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恩典救赎的困境 | 第25-28页 |
(1) 恩典救赎的理论困境 | 第25-26页 |
(2) 恩典救赎的现实困境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道德救赎 | 第28-37页 |
第一节 道德救赎的必要性 | 第28-32页 |
(1) 圣经经文的内在一致 | 第28-30页 |
(2) 现世道德责任的确立 | 第30-32页 |
第二节 道德救赎的核心:自由意志 | 第32-34页 |
(1) 自由意志的界定 | 第32-33页 |
(2) 自由意志的功用 | 第33-34页 |
第三节 道德救赎的限度 | 第34-37页 |
(1) 道德救赎是恩典救赎的必要补充 | 第35-36页 |
(2) 道德救赎对于最终救赎无济于事 | 第36-37页 |
结语: 对伊拉斯谟救赎观的评价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