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的疲劳寿命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弓网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接触网吊弦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绞线疲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弓网系统动力学研究 | 第19-36页 |
2.1 接触网概述 | 第19-20页 |
2.2 接触网有限元模型 | 第20-22页 |
2.3 接触网静态找形 | 第22-24页 |
2.4 受电弓力学模型 | 第24-25页 |
2.5 弓网系统动力学有限元仿真 | 第25-28页 |
2.5.1 弓网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5-26页 |
2.5.2 弓网系统动力学方程求解 | 第26-28页 |
2.6 吊弦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28-35页 |
2.6.1 抬升量 | 第28-31页 |
2.6.2 动态力 | 第31-33页 |
2.6.3 压缩幅度 | 第33-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吊弦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 第36-49页 |
3.1 吊弦的失效原理与疲劳分析思路 | 第36-38页 |
3.1.1 吊弦的失效原理 | 第36-37页 |
3.1.2 吊弦疲劳分析的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3.2 变幅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38-42页 |
3.2.1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第38-39页 |
3.2.2 雨流计数法 | 第39-40页 |
3.2.3 应力均值修正方法 | 第40-41页 |
3.2.4 吊弦的S-N曲线 | 第41页 |
3.2.5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 第41-42页 |
3.3 吊弦的静力学分析 | 第42-44页 |
3.3.1 吊弦的三维模型 | 第42-43页 |
3.3.2 吊弦的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系数 | 第43-44页 |
3.4 吊弦的弯曲疲劳分析 | 第44-47页 |
3.4.1 吊弦弯曲时的应力计算 | 第44-46页 |
3.4.2 吊弦受压时的几何形态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行车下吊弦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49-61页 |
4.1 吊弦的载荷谱编制与分析 | 第49-57页 |
4.1.1 雨流计数直方图 | 第49-50页 |
4.1.2 吊弦载荷谱编制 | 第50-55页 |
4.1.3 吊弦载荷谱分析 | 第55-57页 |
4.2 吊弦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57-60页 |
4.2.1 弯曲对疲劳的影响分析 | 第58页 |
4.2.2 车速对疲劳的影响分析 | 第58-60页 |
4.2.3 吊弦位置对疲劳的影响分析 | 第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吊弦疲劳寿命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61-69页 |
5.1 吊弦工艺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1-64页 |
5.1.1 线芯螺距 | 第61页 |
5.1.2 外股螺距 | 第61-62页 |
5.1.3 外股绕线芯螺距 | 第62-63页 |
5.1.4 线芯直径比 | 第63页 |
5.1.5 外股直径比 | 第63-64页 |
5.2 接触网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4-66页 |
5.2.1 接触线预张力 | 第64-65页 |
5.2.2 承力索预张力 | 第65页 |
5.2.3 弹性吊索预张力 | 第65-66页 |
5.3 受电弓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6-68页 |
5.3.1 抬升力 | 第66页 |
5.3.2 弓头质量 | 第66-67页 |
5.3.3 弓头刚度 | 第67页 |
5.3.4 弓头阻尼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