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事件的预防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 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24页
    2.1 高校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第17-18页
        2.1.1 国外高校安全管理方面研究第17页
        2.1.2 我国高校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第17-18页
    2.2 网络诈骗的相关研究第18-23页
        2.2.1 关于公共治理的研究第18-19页
        2.2.2 网络诈骗事件的研究第19-23页
    2.3 总结评价第23-24页
第三章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的种类及特征第24-36页
    3.1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种类及案例第24-29页
        3.1.1 网络钓鱼类诈骗第24-25页
        3.1.2 网络购物类诈骗第25-26页
        3.1.3 虚假机会诈骗第26页
        3.1.4 网络传销诈骗第26-27页
        3.1.5 电信网络诈骗第27-28页
        3.1.6 网络贷款诈骗第28-29页
    3.2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事件的一般特征第29-31页
        3.2.1 诈骗主体的专业化第29页
        3.2.2 诈骗主体的组织化第29-30页
        3.2.3 诈骗手段的隐蔽性第30页
        3.2.4 诈骗成本的低廉性第30页
        3.2.5 诈骗范围的广泛性第30-31页
    3.3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事件相对于普通网络诈骗事件的特殊性第31-32页
        3.3.1 大学生容易遭受网络诈骗第31页
        3.3.2 受害人数多,损失总量大第31页
        3.3.3 单笔数额少,报案率低第31-32页
        3.3.4 案件重复性突出第32页
        3.3.5 大部分事件可以避免第32页
        3.3.6 通过手机和电脑是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途径第32页
    3.4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事件的危害第32-33页
        3.4.1 社会方面第32-33页
        3.4.2 学校方面第33页
        3.4.3 家庭方面第33页
        3.4.4 学生方面第33页
    3.5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预防及治理的意义第33-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频发的原因及治理的不足第36-41页
    4.1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事件频发的原因第36-39页
        4.1.1 政府监管不足第36-37页
        4.1.2 社会责任感缺失第37-38页
        4.1.3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自治能力不足第38页
        4.1.4 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诈骗意识薄弱第38-39页
    4.2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治理的不足之处第39-40页
        4.2.1 立法相对滞后,存在法律盲区第39页
        4.2.2 公安机关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整体能力仍有待提高第39-40页
        4.2.3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犯罪专项整治工作还需加强第40页
        4.2.4 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较弱第40页
    4.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大学校园网络诈骗的预防及对策第41-48页
    5.1 政府在校园网络诈骗事件的预防和治理中应起主导作用第41-44页
        5.1.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意义第41-42页
        5.1.2 提高数据监控和诈骗信息拦截技术是预防和治理的基础第42页
        5.1.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预防和治理的前提第42-43页
        5.1.4 推动网络诈骗举报平台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第43-44页
    5.2 发动社会力量,完善社会治安环境第44-45页
        5.2.1 推动家庭防诈骗教育第44页
        5.2.2 媒体发挥舆论力量第44-45页
        5.2.3 完善社会治安环境第45页
    5.3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做好管理工作第45-46页
        5.3.1 做好管理工作,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第45页
        5.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第45-46页
        5.3.3 积极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中的作用第46页
        5.3.4 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切实保护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第46页
    5.4 学生个人应主动增强防骗意识第46-47页
        5.4.1 主动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防骗意识第47页
        5.4.2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第47页
    5.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公司精益物流体系改进研究
下一篇:以S眼科医院为依托的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