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L区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价值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国外创客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创客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研究问题与内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问题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3 研究路径 | 第21-22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2.1.1 创客 | 第22-23页 |
2.1.2 创客空间 | 第23-24页 |
2.1.3 创客教育 | 第24-2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2.1 做中学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6-27页 |
2.2.3 项目式学习 | 第27-28页 |
3 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工具设计 | 第28-34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8页 |
3.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28页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8-31页 |
3.4 研究过程 | 第31-34页 |
3.4.1 被试的选择 | 第31页 |
3.4.2 实施访谈与问卷 | 第31-33页 |
3.4.3 进行数据收集 | 第33-34页 |
4 济南市L区中小学创客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4-54页 |
4.1 整体发展状况 | 第34页 |
4.2 创客师资 | 第34-41页 |
4.2.1 基本情况 | 第34-35页 |
4.2.2 情感态度 | 第35-37页 |
4.2.3 创客素养 | 第37-38页 |
4.2.4 培训情况 | 第38-41页 |
4.3 创客课程 | 第41-44页 |
4.3.1 课程开发 | 第41-42页 |
4.3.2 课程实施 | 第42-44页 |
4.3.3 课程水平 | 第44页 |
4.4 创客空间 | 第44-47页 |
4.4.1 建设规模 | 第44-45页 |
4.4.2 设施设备 | 第45-46页 |
4.4.3 应用管理 | 第46-47页 |
4.5 创客成果 | 第47-49页 |
4.5.1 学生作品 | 第47-48页 |
4.5.2 社会影响 | 第48页 |
4.5.3 论文课题 | 第48-49页 |
4.6 总体规划 | 第49-51页 |
4.6.1 文件会议 | 第49页 |
4.6.2 组织机构 | 第49-50页 |
4.6.3 制度规划 | 第50-51页 |
4.7 主观感受 | 第51-53页 |
4.7.1 发展阻力 | 第51-52页 |
4.7.2 未来展望 | 第52-53页 |
4.8 发展成果与不足 | 第53-54页 |
5 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策略与建议 | 第54-62页 |
5.1 政策层面 | 第54-55页 |
5.1.1 加强政策的连续性 | 第54页 |
5.1.2 持续推进体系化建设 | 第54-55页 |
5.2 管理层面 | 第55-58页 |
5.2.1 规范课程实施 | 第55-56页 |
5.2.2 合理配置空间设备 | 第56页 |
5.2.3 积极利用多方资源 | 第56-57页 |
5.2.4 实行合理的激励措施 | 第57-58页 |
5.3 人才层面 | 第58-59页 |
5.3.1 培训方式多元化 | 第58-59页 |
5.3.2 注重专业人才引进 | 第59页 |
5.4 理念层面 | 第59-62页 |
5.4.1 持续推进课程整合 | 第59-60页 |
5.4.2 回归创客教育本质 | 第60页 |
5.4.3 注重结合情感教育 | 第60-62页 |
6 结语 | 第62-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