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3 研究对象(当涂)资料来源 | 第14-15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5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3 国内相关研究归纳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当涂县城市历史发展与空间形态特征 | 第20-38页 |
2.1 当涂历史沿革与老城发展 | 第20-24页 |
2.1.1 历史沿革 | 第20页 |
2.1.2 古代城池的变迁与府城的稳定 | 第20-23页 |
2.1.3 近代当涂县城空间-结构特征 | 第23-24页 |
2.2 建国后当涂的发展与阶段特征 | 第24-35页 |
2.2.1 城市发展概述 | 第24-28页 |
2.2.2 城市空间形态的阶段特征 | 第28-35页 |
2.3 小结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当涂县城市外部空间扩展与内部结构变异解析 | 第38-71页 |
3.1 城市空间外部扩展方式 | 第38-46页 |
3.1.1 扩展强度 | 第38-41页 |
3.1.2 扩展模式 | 第41-43页 |
3.1.3 扩展结构 | 第43-45页 |
3.1.4 扩展轴线引导指数 | 第45-46页 |
3.2 内部结构变迁分析 | 第46-59页 |
3.2.1 用地构成与结构性变化 | 第46-55页 |
3.2.2 空间高度分异与区划 | 第55-58页 |
3.2.3 老城内部结构变化 | 第58-59页 |
3.3 城市发展空间重心的变异 | 第59-67页 |
3.3.1 几何重心 | 第59-62页 |
3.3.2 人口分布重心 | 第62-63页 |
3.3.3 交通可达重心 | 第63-66页 |
3.3.4 重心三角形 | 第66-67页 |
3.4 小结 | 第67-71页 |
第四章 当涂县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维影响因子分析 | 第71-99页 |
4.1 自然与资源 | 第71-73页 |
4.1.1 自然因素 | 第71-72页 |
4.1.2 资源因素 | 第72页 |
4.1.3 自然与资源因子分析 | 第72-73页 |
4.2 历史与文化 | 第73-76页 |
4.2.1 历史因素 | 第73-74页 |
4.2.2 文化因素 | 第74-75页 |
4.2.3 历史与文化因子分析 | 第75-76页 |
4.3 社会与经济 | 第76-82页 |
4.3.1 人口变化 | 第76-78页 |
4.3.2 园区及产业发展 | 第78-81页 |
4.3.3 财政收入与GDP | 第81页 |
4.3.4 社会与经济因子分析 | 第81-82页 |
4.4 设施与交通 | 第82-87页 |
4.4.1 基础设施 | 第83页 |
4.4.2 综合交通 | 第83-86页 |
4.4.3 设施与交通因子分析 | 第86-87页 |
4.5 政策与规划 | 第87-92页 |
4.5.1 规划管理机构 | 第87-88页 |
4.5.2 法定规划编制与实施 | 第88-91页 |
4.5.3 政策与规划因子分析 | 第91-92页 |
4.6 区域与区划 | 第92-95页 |
4.6.1 芜马同城发展 | 第92-93页 |
4.6.2 行政区划调整 | 第93-94页 |
4.6.3 区域与区划因子分析 | 第94-95页 |
4.7 六种影响因子的综合影响机制分析 | 第95-98页 |
4.7.1 当涂四个发展阶段影响因子特征分析 | 第95-97页 |
4.7.2 各因子的影响机制解析 | 第97-98页 |
4.8 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99-100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一、地方志及地方文献 | 第102页 |
二、专(译)著 | 第102页 |
三、学位论文 | 第102-103页 |
四、期刊论文 | 第103-105页 |
五、外文文献 | 第105-106页 |
图名目录 | 第106-109页 |
表名目录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