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宋元时期庆元(明州)衙署空间变迁研究--以地方行政制度变革为线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3页
    关于宋元时期庆元(明州)第9-10页
    关于地方城市衙署空间第10-11页
    关于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第11-13页
第一章 从“制府两司”到“诸府并立”第13-20页
    1.1 南宋庆元府“制府两司”制度第13-17页
        1.1.1 庆元府第13-14页
        1.1.2 沿海制置司第14-15页
        1.1.3 “制府两司”制度的确立第15-17页
    1.2 元代庆元路“诸府并立”的局面第17-19页
        1.2.1 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第17-18页
        1.2.2 庆元路总管府第18页
        1.2.3 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分司第18页
        1.2.4 万户府第18-19页
        1.2.5 “诸府并立”局面的形成第19页
    1.3 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不同行政机构设置下的衙署建筑概况第20-41页
    2.1 南宋庆元“制府两司”衙署建筑第20-28页
        2.1.1 “制府两司”职官设置和职权范围第20-21页
        2.1.2 “制府两司”衙署建筑概况第21-28页
    2.2 元代庆元“诸府并立”下的衙署建筑第28-35页
        2.2.1 “诸府并立”下的职官设置和职权范围第28-29页
        2.2.2 “诸府并立”下的衙署建筑概况第29-35页
    2.3 “子城制度”的影响第35-40页
        2.3.1 “子城制度”下的南宋庆元衙署建筑第35-37页
        2.3.2 “子城毁弃”后的元代庆元衙署建筑第37-40页
    2.4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从“分案治事”到“圆坐署事”第41-46页
    3.1 宋代地方行政与“分案治事”第41-43页
        3.1.1 宋代地方“职曹属官”制度与“重官轻吏”现象第41页
        3.1.2 宋代地方权力运作方式——“分案治事”第41-43页
    3.2 元代地方行政与“圆坐署事”第43-45页
        3.2.1 元代地方“多员正官”制度与“官吏并重”现象第43-44页
        3.2.2 元代地方权力运作方式——“圆坐署事”第44-45页
    3.3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不同权力运作方式下的衙署空间初探第46-62页
    4.1 南宋庆元府“分案治事”与衙署空间第46-54页
        4.1.1 南宋庆元府的“分案治事”第46-50页
        4.1.2 庆元府府治衙署空间初探第50-54页
    4.2 元代庆元路“圆坐署事”与衙署空间第54-61页
        4.2.1 元代庆元路的“圆坐署事”第54-57页
        4.2.2 庆元路各级管民官府衙署空间初探第57-61页
    4.3 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5页
    总结和补充第62-63页
    不足与展望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第69-124页
    附录一 宋元时期方志概况第69-70页
    附录二 南宋《宝庆四明志》舆图第70-71页
    附录三 宋代明州城相关复原图第71-72页
    附录四 宋元时期衙署空间复原图(图一到图三十四)第72-107页
    附录五 宋元时期衙署空间分析用图(图三十五到图五十一)第107-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雅加达非正式定居点的空间使用和类型配置
下一篇:当涂县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