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第二章 戴利生态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12-15页 |
·戴利的生平介绍及主要著作 | 第12页 |
·生态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2-13页 |
·生态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戴利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5-26页 |
·生态经济思想 | 第15-21页 |
·生态经济思想的核心理念 | 第15页 |
·生态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5-20页 |
·生态经济研究的拓展 | 第20-21页 |
·生态政治理论 | 第21-23页 |
·操作性政策建议 | 第21-22页 |
·社会制度的设计原则 | 第22-23页 |
·生态伦理观 | 第23-26页 |
·道德进步理念 | 第23-24页 |
·生态价值理论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对戴利生态思想的评价 | 第26-32页 |
·理论价值 | 第26-27页 |
·丰富并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话题 | 第27页 |
·现实意义 | 第27-28页 |
·促使人们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 | 第27-28页 |
·政策调整建议在一些国家的实践情况及经验总结 | 第28页 |
·与马克思生态社会主义的比较 | 第28-32页 |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张 | 第28-29页 |
·比较:两种生态思想的共性与差异 | 第29-30页 |
·戴利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误解 | 第30-32页 |
第五章 戴利的生态思想对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启示 | 第32-43页 |
·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丰富内涵 | 第32-34页 |
·我国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背景 | 第32页 |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 第32-34页 |
·戴利的生态思想对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启示 | 第34-43页 |
·推动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 | 第34-36页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36-38页 |
·积极推进我国生态伦理走向实践 | 第38-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详细摘要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