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 铅砷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铅污染及其毒害 | 第9-10页 |
·砷污染及其毒害 | 第10页 |
2 重金属修复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 第11-13页 |
·生物修复方法(Bio-remediation) | 第13-15页 |
3 植物修复类型 | 第15-16页 |
·植物提取(Phytoextraction) | 第15页 |
·植物固定(Phytostabilization) | 第15-16页 |
·植物过滤(Phytofiltration) | 第16页 |
·植物挥发(Phytovolatilization) | 第16页 |
4 铅砷在植物内的吸收和转运 | 第16-18页 |
·铅在植物内的吸收和转运 | 第16-17页 |
·砷在植物内的吸收和转运 | 第17-18页 |
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华东蹄盖蕨对铅、砷单一及复合胁迫的生理响应 | 第19-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实验材料与设计 | 第19-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铅砷胁迫下华东蹄盖蕨羽叶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23-25页 |
·铅砷胁迫下华东蹄盖蕨羽叶SOD 活性的变化 | 第25-26页 |
·铅砷胁迫下华东蹄盖蕨羽叶POD 活性的变化 | 第26-27页 |
·铅砷胁迫下华东蹄盖蕨羽叶MDA 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铅砷胁迫下华东蹄盖蕨羽叶SP 含量的变化 | 第28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8-31页 |
·铅、砷胁迫对华东蹄盖蕨羽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铅、砷胁迫对华东蹄盖蕨羽叶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铅、砷胁迫对华东蹄盖蕨羽叶内MDA 和SP 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华东蹄盖蕨对铅、砷的累积及区隔化效应 | 第31-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土样及华东蹄盖蕨的铅砷背景值 | 第32页 |
·铅、砷在华东蹄盖蕨中器官中的累积及亚细胞分布 | 第32-3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铅、砷在华东蹄盖蕨器官中的累积 | 第39页 |
·铅、砷在华东蹄盖蕨中的富集和迁移 | 第39-40页 |
·铅、砷在华东蹄盖蕨中的区隔化效应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铅、砷胁迫对华东蹄盖蕨羽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1-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电镜样品制备与观察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铅砷处理对华东蹄盖蕨羽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2页 |
·铅砷处理对华东蹄盖蕨羽叶细胞核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4页 |
2 本研究的特色 | 第44-45页 |
3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50-62页 |
论文图片缩写对照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