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全固态脉冲源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2 全固态复合模式脉冲源的基本原理与仿真分析 | 第16-34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全固态脉冲源的基本原理 | 第16-24页 |
2.2.1 全固态Marx脉冲源的基本原理 | 第16-20页 |
2.2.2 全固态LTD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2.2.3 全固态复合模式脉冲源的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2.3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24-29页 |
2.3.1 驱动电路电阻最小值的计算 | 第24-25页 |
2.3.2 驱动电路电阻最大值的计算 | 第25-26页 |
2.3.3 驱动电路的优化措施 | 第26-27页 |
2.3.4 驱动电路的仿真验证 | 第27-29页 |
2.4 全固态复合模式脉冲源的仿真验证与杂散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29-32页 |
2.4.1 复合模式脉冲源基本原理的仿真验证 | 第29-31页 |
2.4.2 杂散参数对输出脉冲波形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2.5 小结 | 第32-34页 |
3 全固态复合模式脉冲源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 第34-40页 |
3.2.1 光纤发射头驱动电路设计 | 第35页 |
3.2.2 FPGA最小系统设计 | 第35-37页 |
3.2.3 通信芯片选型及其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3.2.4 控制系统供电设计 | 第38-40页 |
3.3 控制系统FPGA程序设计 | 第40-44页 |
3.3.1 FPGA程序的设计 | 第40-41页 |
3.3.2 锁相环的应用 | 第41-44页 |
3.4 控制系统电脑端软件设计 | 第44-46页 |
3.4.1 电脑端控制软件流程图 | 第44-45页 |
3.4.2 电脑端控制软件实现 | 第45-46页 |
3.5 控制系统串口液晶屏程序设计 | 第46-47页 |
3.6 控制系统输出波形测试 | 第47页 |
3.7 小结 | 第47-48页 |
4 全固态复合模式脉冲源的设计与测试 | 第48-68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全固态复合模式脉冲源器件选型及参数计算 | 第48-60页 |
4.2.1 固态开关器件的选型 | 第48-49页 |
4.2.2 储能电容的选型 | 第49-50页 |
4.2.3 二极管的选型 | 第50页 |
4.2.4 驱动芯片的选型及驱动电阻的选择 | 第50-51页 |
4.2.5 隔离电源模块的选型 | 第51-55页 |
4.2.6 充电电阻的计算与选择 | 第55-56页 |
4.2.7 磁性材料的选择和磁心参数的计算 | 第56-60页 |
4.3 全固态复合模式脉冲源的设计 | 第60-62页 |
4.4 全固态复合模式脉冲源的性能测试 | 第62-67页 |
4.4.1 改善输出脉冲的前沿 | 第62-64页 |
4.4.2 改变输出脉冲的脉宽 | 第64-65页 |
4.4.3 改变输出脉冲的幅值 | 第65页 |
4.4.4 改变输出脉冲的前沿 | 第65-66页 |
4.4.5 重复频率运行测试 | 第66-67页 |
4.4.6 脉冲源的波形分析及改进措施 | 第67页 |
4.5 小结 | 第67-6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 | 第7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8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 | 第78页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