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膜蛋白简介 | 第10-11页 |
1.2 膜蛋白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膜蛋白的表达策略 | 第12-15页 |
1.3.1 表达宿主的筛选 | 第12-13页 |
1.3.2 密码子的优化 | 第13页 |
1.3.3 无细胞表达系统 | 第13-14页 |
1.3.4 包涵体表达策略 | 第14页 |
1.3.5 融合表达策略 | 第14-15页 |
1.4 膜蛋白的可溶性研究 | 第15-20页 |
1.4.1 亲水性标签 | 第15-17页 |
1.4.2 纳米磷脂盘 | 第17-20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21-3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21-26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1-23页 |
2.2.2 生物、化学试剂 | 第23-24页 |
2.2.3 菌株及其他材料 | 第24-25页 |
2.2.4 实验试剂的配置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38页 |
2.3.1 大肠杆菌菌株的保藏与活化 | 第26页 |
2.3.2 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2.3.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27-28页 |
2.3.4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8-29页 |
2.3.5 DNA凝胶电泳产物回收 | 第29-30页 |
2.3.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作 | 第30-31页 |
2.3.7 质粒转化实验 | 第31-32页 |
2.3.8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 | 第32-33页 |
2.3.9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33-36页 |
2.3.10 蛋白质免疫印迹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亲水性标签对膜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第39-61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EmrE标签的筛选 | 第39-53页 |
3.2.1 融合载体构建 | 第39-50页 |
3.2.2 载体预表达 | 第50-51页 |
3.2.3 表达量的比较 | 第51-53页 |
3.3 MscL标签的筛选 | 第53-57页 |
3.3.1 融合载体构建 | 第53-55页 |
3.3.2 载体预表达 | 第55页 |
3.3.3 表达量的比较 | 第55-57页 |
3.4 AqpZ标签的筛选 | 第57-60页 |
3.4.1 融合载体构建 | 第57-58页 |
3.4.2 载体表达 | 第58-59页 |
3.4.3 表达量比较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膜蛋白的可溶化 | 第61-66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载体构建 | 第61-62页 |
4.3 载体表达 | 第62-63页 |
4.4 融合蛋白分布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融合蛋白纯化与分析 | 第66-78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表达优化 | 第66-71页 |
5.2.1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66-67页 |
5.2.2 宿主菌与单克隆的选取 | 第67-68页 |
5.2.3 诱导浓度优化 | 第68-69页 |
5.2.4 诱导时间优化 | 第69-70页 |
5.2.5 大量表达 | 第70-71页 |
5.3 目的蛋白纯化 | 第71-75页 |
5.3.1 细胞破碎 | 第71页 |
5.3.2 亲和层析色谱 | 第71-73页 |
5.3.3 体积排阻色谱 | 第73-75页 |
5.4 非变性质谱分析 | 第75-77页 |
5.4.1 非变性质谱简介 | 第75页 |
5.4.2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 第75-76页 |
5.4.3 质谱分析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0页 |
附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