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1.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需要 | 第10-11页 |
1.1.2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需要 | 第11页 |
1.1.3 “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需要 | 第11页 |
1.1.4 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与引导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相关概念释义 | 第12-13页 |
1.3.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7-19页 |
2.2.3 访谈法 | 第19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19页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19-20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0-45页 |
3.1 西安市花绳运动的历史演变 | 第20-23页 |
3.1.1 萌发—胡氏花绳的出现 | 第20页 |
3.1.2 传播—胡氏家族的传承 | 第20-21页 |
3.1.3 衰落—文革时期的落魄 | 第21页 |
3.1.4 重现—曲折后的重生 | 第21-22页 |
3.1.5 走向成熟—申遗时期的文化传播 | 第22-23页 |
3.1.6 新高度—社会各界的重视 | 第23页 |
3.2 西安市花绳运动项目内容及特点 | 第23-28页 |
3.2.1 项目内容 | 第23-26页 |
3.2.2 项目特点 | 第26-28页 |
3.3 西安市花绳运动传承人及传承方式 | 第28-30页 |
3.3.1 西安市花绳运动传承人-----六代人的花绳技艺延续 | 第28-29页 |
3.3.2 西安市花绳运动的传承方式 | 第29-30页 |
3.4 西安市花绳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情况 | 第30-37页 |
3.4.1 学校开展花绳运动的时间 | 第30-31页 |
3.4.2 学校开展花绳运动的目的 | 第31-32页 |
3.4.3 学校开展花绳运动的内容 | 第32页 |
3.4.4 学校开展花绳运动的形式 | 第32-33页 |
3.4.5 学校开展花绳运动的效果 | 第33-34页 |
3.4.6 花绳运动在学校开展的影响因素 | 第34-37页 |
3.5 西安市花绳运动在民间组织中发展情况 | 第37-41页 |
3.5.1 花绳运动的民间组织情况 | 第37-38页 |
3.5.2 群众的周锻炼频率 | 第38页 |
3.5.3 群众参与锻炼的强度 | 第38-39页 |
3.5.4 群众参与花绳运动的目的 | 第39页 |
3.5.5 花绳运动在民间组织中的开展效果 | 第39-40页 |
3.5.6 花绳运动在民间组织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3.6 西安市花绳运动的竞赛情况 | 第41-45页 |
3.6.1 花绳运动竞技类型 | 第41页 |
3.6.2 花绳运动竞赛内容 | 第41-42页 |
3.6.3 花绳运动赛事规模 | 第42-43页 |
3.6.4 花绳运动在竞赛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9页 |
4.1 结论 | 第45-46页 |
4.1.1 西安市花绳运动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历史演变 | 第45页 |
4.1.2 西安市花绳运动是富有民间特色的花样绳操 | 第45页 |
4.1.3 西安市花绳运动是六代人的花绳技艺延续 | 第45页 |
4.1.4 西安市花绳运动以学校发展为基础 | 第45-46页 |
4.1.5 西安市花绳运动在民间组织发展中体现于全民健身 | 第46页 |
4.1.6 体育竞赛作为西安市花绳运动发展的重要检验 | 第46页 |
4.2 建议 | 第46-49页 |
4.2.1 优化创新民间花绳的特色 | 第46-47页 |
4.2.2 进行花样跳绳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 | 第47页 |
4.2.3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 第47页 |
4.2.4 形成系统化的全民健身广场绳舞操 | 第47-48页 |
4.2.5 研发适合大众的花绳健身软件 | 第48页 |
4.2.6 建立中国花样跳绳培训基地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60页 |
附录1 访谈人资料及访谈提纲 | 第51-52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 | 第52-58页 |
附录3 调查问卷专家信效度检验 | 第58-59页 |
附录4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