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皮落子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1 南皮落子的田野初探 | 第13-27页 |
1.1 亲临落子,走进车官屯 | 第13-22页 |
1.2 迎元宵共“舞”欢 | 第22-27页 |
2 南皮落子的渊源追溯与历史演变 | 第27-33页 |
2.1 南皮落子的渊源追溯 | 第27-28页 |
2.1.1 历史环境的孕育 | 第27页 |
2.1.2 尚武之风的盛行 | 第27-28页 |
2.2 南皮落子的历史演变 | 第28-33页 |
2.2.1 落子之“民间说” | 第28-29页 |
2.2.2 落子之“秧歌说” | 第29-30页 |
2.2.3 落子之“莲花落说” | 第30-33页 |
3 南皮落子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 第33-45页 |
3.1 南皮落子的艺术形式 | 第33-36页 |
3.1.1 文落子 | 第33-35页 |
3.1.2 武落子 | 第35-36页 |
3.2 南皮落子之《茉莉花》的音乐分析 | 第36-40页 |
3.2.1 《茉莉花》的演变与南皮落子 | 第37-38页 |
3.2.2 《茉莉花》的旋律与“舞风” | 第38页 |
3.2.3 南皮落子的伴奏音乐 | 第38-40页 |
3.3 南皮落子的文化内涵解读 | 第40-45页 |
3.3.1 农耕文化的孕育 | 第40-41页 |
3.3.2 民俗仪式的寄托 | 第41-42页 |
3.3.3 “儒学”思想的影响 | 第42-45页 |
4 南皮落子的现状、传承与保护 | 第45-61页 |
4.1 南皮落子的现状 | 第45-49页 |
4.2 南皮落子的问题分析 | 第49-51页 |
4.2.1 客观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4.2.2 主观因素分析 | 第50-51页 |
4.3 南皮落子的传承 | 第51-55页 |
4.3.1 传承基地规范发展 | 第52-53页 |
4.3.2 传承艺人树立模范 | 第53-55页 |
4.4 南皮落子的保护 | 第55-57页 |
4.4.1 国家立法引领方向 | 第55-56页 |
4.4.2 政府协同加强保护 | 第56-57页 |
4.5 南皮落子传承、发展、保护的几点建议 | 第57-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A | 第65-67页 |
附录B | 第67-69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