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16页 |
1.1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 第8-9页 |
1.2 生物电化学系统 | 第9-11页 |
1.2.1 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9-10页 |
1.2.2 微生物电解池 | 第10-11页 |
1.3 荧光分子探针概述 | 第11-14页 |
1.3.1 荧光分子探针 | 第11-12页 |
1.3.2 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 第12页 |
1.3.3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 | 第12-13页 |
1.3.4 喹啉类荧光探针 | 第13-14页 |
1.4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第14-15页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5-16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16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6-19页 |
2.2.2 电极材料和离子交换膜 | 第19页 |
2.2.3 阴、阳极反应溶液组成 | 第19-21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2.3.1 总Cr和总Cd的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3.2 Cr(Ⅵ)的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3.3 Cr(Ⅲ)和Cd(Ⅱ)的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3.4 电化学活性菌细胞周质液、内液的提取 | 第21-22页 |
2.3.5 CLSM荧光成像 | 第22-23页 |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弥散X射线谱 | 第23页 |
2.3.7 电荷分布 | 第23-24页 |
3 电化学活性菌中铬的荧光示踪与分布 | 第24-33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5-30页 |
3.2.1 系统性能评价 | 第25-27页 |
3.2.2 细胞内金属的荧光成像 | 第27-30页 |
3.2.3 开、闭路的铬分布 | 第30页 |
3.3 讨论 | 第30-32页 |
3.4 小结 | 第32-33页 |
4 2,4-DNP存在下生物阴极MECs去除Cd(Ⅱ)及其亚细胞分布 | 第33-50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荧光探针的性能评价 | 第33-40页 |
4.2.1 金属离子探针的pH影响 | 第33-34页 |
4.2.2 金属离子探针的标准曲线 | 第34-35页 |
4.2.3 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35页 |
4.2.4 金属离子探针的再现性 | 第35-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4.3.1 系统性能评价 | 第40-43页 |
4.3.2 无2,4-DNP的荧光成像 | 第43-46页 |
4.3.3 2,4-DNP存在下的荧光成像 | 第46页 |
4.3.4 电流和2,4-DNP对细胞上不同形式镉的分布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5 电流和2,4-DNP对阴极室中总镉的分布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附录A | 第61-64页 |
附录B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