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车室内温度场和流场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1 试验测试法 | 第11页 |
1.2.2 理论分析法 | 第11页 |
1.2.3 数值模拟法 | 第11-12页 |
1.3 车室内温度场和流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2 车室内通风降温的试验研究 | 第18-32页 |
2.1 试验方案 | 第18-23页 |
2.1.1 车窗的开启方式 | 第18-19页 |
2.1.2 试验测点布置 | 第19-20页 |
2.1.3 试验测量仪器 | 第20-21页 |
2.1.4 车速的选定 | 第21页 |
2.1.5 测定轿车车室内测点温度的试验步骤 | 第21-23页 |
2.2 实测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2.2.1 不同测点在同一开窗方式下的数据分析 | 第23-27页 |
2.2.2 同一测点在不同开窗方式下的数据分析 | 第27-30页 |
2.2.3 实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介绍 | 第30页 |
2.2.4 所有测点在不同开窗方式下的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32-40页 |
3.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第32页 |
3.2 Fluent软件介绍 | 第32页 |
3.3 模拟计算中涉及的流体特性的几点假设 | 第32-34页 |
3.4 数值模拟流体动力学的控制方程 | 第34-35页 |
3.4.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34页 |
3.4.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34-35页 |
3.4.3 能量守恒方程 | 第35页 |
3.5 湍流的数值模拟 | 第35-39页 |
3.5.1 湍流流动 | 第35-36页 |
3.5.2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36-37页 |
3.5.3 湍流模型 | 第37-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车室内通风降温的瞬态模拟研究 | 第40-70页 |
4.1 数值模拟的流程 | 第40-43页 |
4.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0页 |
4.1.2 计算区域的确定 | 第40-41页 |
4.1.3 网格的划分 | 第41页 |
4.1.4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1-42页 |
4.1.5 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42-43页 |
4.2 不同开窗方式下车室内温度场的瞬态模拟分析 | 第43-54页 |
4.2.1 对角开窗(左前右后)方式下车室内的温度变化情况 | 第43-49页 |
4.2.2 全开窗方式下车室内的温度变化情况 | 第49-54页 |
4.3 温度场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4-58页 |
4.3.1 对角开窗(左前右后)方式下的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4.3.2 全开窗方式下的结果对比分析 | 第56-58页 |
4.4 不同开窗方式下车室内流场的瞬态模拟分析 | 第58-69页 |
4.4.1 对角开窗(左前右后)方式下车室内的流场分析 | 第59-64页 |
4.4.2 全开窗方式下车室内的流场分析 | 第64-69页 |
4.5 小结 | 第69-7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