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基于微课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以高中生物必修1(人教版)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1.1.1 课标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要求第9页
        1.1.2 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及现状第9-10页
        1.1.3 微课程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第10-11页
    1.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1-14页
        1.2.1 课程、微课、微课程第11-12页
            1.2.1.1 课程第11页
            1.2.1.2 微课第11-12页
            1.2.1.3 微课程第12页
        1.2.2 理论基础第12-14页
            1.2.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第12-13页
            1.2.2.2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第13页
            1.2.2.3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第13页
            1.2.2.4 个别化教学体系第13-14页
            1.2.2.5 指导学习理论第14页
            1.2.2.6 非正式学习理论第14页
    1.3 研究现状第14-20页
        1.3.1 国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内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2.1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第15-16页
            1.3.2.2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3.2.3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与改进第17-18页
        1.3.3 微课程应用于教学的发展第18-20页
            1.3.3.1 微课程的兴起与发展第18-19页
            1.3.3.2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19页
            1.3.3.3 微课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页
    1.5 研究方法第20-21页
2 基于微课程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教学前端分析第21-31页
    2.1 学习对象分析第21-22页
    2.2 学习内容分析第22-31页
        2.2.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梳理第22-24页
        2.2.2 课标对必修1实验教学的要求第24-25页
            2.2.2.1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目标第24-25页
            2.2.2.2 课标对必修1实验的教学建议第25页
        2.2.3 高中生物必修1不同类型实验教学重难点分析第25-27页
            2.2.3.1 观察类实验教学重难点分析第26-27页
            2.2.3.2 验证类实验教学重难点分析第27页
            2.2.3.3 探究类实验教学重难点分析第27页
        2.2.4 新课改以来课标卷对必修实验的考查第27-31页
            2.2.4.1 近5年来课标卷中实验考查所占比率第28-29页
            2.2.4.2 近5年来课标卷对必修实验的考查内容第29-31页
3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第31-38页
    3.1 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原则第31-33页
        3.1.1 基于知识的组织与表征原则第31页
        3.1.2 基于问题解决的原则第31-32页
        3.1.3 基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原则第32页
        3.1.4 基于活动的发展性原则第32-33页
    3.2 微课程设计和制作流程第33-38页
        3.2.1 微课程内容的选取第34页
        3.2.2 制定微课程的教学目标第34-36页
        3.2.3 微课程内容的设计第36-37页
            3.2.3.1 微课程教学设计第36页
            3.2.3.2 微课程学案设计第36页
            3.2.3.3 微课程课件设计第36-37页
            3.2.3.4 微课程脚本设计第37页
        3.2.4 微课程视频制作第37-38页
4 微课程在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第38-57页
    4.1 基于微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第38页
    4.2 基于微课程的实验教学流程预设第38-42页
    4.3 基于微课程的观察类实验教学案例第42-46页
    4.4 基于微课程的验证类实验教学案例第46-51页
    4.5 基于微课程的探究类实验教学案例第51-55页
    4.6 基于微课程的的实验教学课程资源第55-56页
    4.7 基于微课程的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第56-57页
        4.7.1 课前学习微课程配置性评价第56页
        4.7.2 微课程辅助实验教学课堂形成性评价第56页
        4.7.3 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微课程情况评价第56-57页
5 讨论第57-61页
    5.1 基于实验教学的微课程的设计第57页
    5.2 基于不同类型实验微课程内容的选取第57-58页
    5.3 基于微课程开展不同类型实验教学第58-59页
    5.4 基于微课程的实验教学不能由微课程完全替代第59页
    5.5 基于微课程的实验教学评价第59页
    5.6 发展建议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录第65-126页
    附录一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微课教学设计第65-67页
    附录二 《显微镜成像原理》微课脚本第67-70页
    附录三 《显微镜成像原理》微课学案第70-72页
    附录四 《高倍镜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特征》微课教学设计第72-74页
    附录五 《高倍镜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特征》微课脚本第74-78页
    附录六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课堂导学案第78-80页
    附录七 《检测生物组织中营养物质的原理》微课教学设计第80-84页
    附录八 《检测生物组织中营养物质的原理》微课脚本第84-87页
    附录九 《检测生物组织中营养物质的原理》微课学案第87-89页
    附录十 《合理选材》微课教学设计第89-91页
    附录十一《合理选材》微课脚本第91-94页
    附录十二《合理选材》微课学案第94-95页
    附录十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课堂导学案第95-98页
    附录十四《生活中的酶》微课教学设计第98-100页
    附录十五《生活中的酶》微课脚本第100-103页
    附录十六《生活中的酶》微课学案第103-105页
    附录十七《科学探究一般步骤的实施》微课教学设计第105-107页
    附录十八《科学探究一般步骤的实施》微课脚本第107-111页
    附录十九《实验结果、结论的区分与描述》微课教学设计第111-113页
    附录二十《实验结果、结论的区分与描述》微课脚本第113-116页
    附录二十一《控制变量》微课教学设计第116-118页
    附录二十二《控制变量》微课脚本第118-121页
    附录二十三《控制变量》微课学案第121-122页
    附录二十四《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课堂导学案第122-124页
    附录二十五基于微课程的实验教学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第124-125页
    附录二十六高中生物实验微课程学习记录评价表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教学认识的调查研究--基于贵阳市卢焱尧名师工作室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内容组织特点研究--以人教版和北师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