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藿香正气口服液干预湿困脾胃证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20页
    1.1 湿困脾胃证的研究进展第14页
    1.2 藿香正气口服液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第15-17页
    1.4 肠道微生物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第17-18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藿香正气口服液干预湿困脾胃证的药效评价第20-26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实验动物第20页
        2.1.2 实验试剂第20页
        2.1.3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页
        2.2.1 模型的建立及样本采集第21页
    2.3 藿香正气口服液药效评价第21-22页
        2.3.1 大鼠的自主活动实验第21页
        2.3.2 体重、体长、尾长、腹围的测定第21页
        2.3.3 脾脏系数和结肠组织形态学观察第21-22页
        2.3.4 血清IL-6、IgG含量测定第22页
        2.3.5 统计学处理方法第22页
    2.4 结果第22-24页
        2.4.1 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宏观体征的影响第22-23页
        2.4.2 对脾脏胸腺系数和血清IgG、IL-6含量的影响第23页
        2.4.3 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第23-24页
    2.5 讨论第24-26页
第三章 基于~1H-NMR技术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干预湿困脾胃证的代谢组学研究第26-36页
    3.1 实验材料第26页
        3.1.1 实验动物第26页
        3.1.2 实验试剂第26页
        3.1.3 实验仪器第26页
    3.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3.2.1 模型的建立及样本采集第26-27页
        3.2.2 血清样本处理第27页
        3.2.3 尿液样本处理第27页
        3.2.4 粪便样本处理第27页
        3.2.5 生物样本~1H-NMR测定第27页
        3.2.6 ~1H-NMR数据分析第27-28页
    3.3 结果第28-32页
        3.3.1 大鼠血清、尿液和粪便代谢物图谱第28-29页
        3.3.2 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代谢表型的干预作用第29-30页
        3.3.3 生物潜在标志物筛选第30-32页
    3.4 讨论第32-36页
        3.4.1 三羧酸循环第33页
        3.4.2 脂质代谢第33页
        3.4.3 氨基酸代谢第33-34页
        3.4.4 肠道菌群第34-36页
第四章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干预湿困脾胃证的代谢组学研究第36-46页
    4.1 实验材料第36-37页
        4.1.1 实验动物第36页
        4.1.2 实验试剂第36页
        4.1.3 实验仪器第36-37页
    4.2 方法第37-38页
        4.2.1 模型的建立及样本采集第37页
        4.2.2 血清样本处理第37页
        4.2.3 血清样本UHPLC-QTOF/MS测定第37-38页
        4.2.4 UHPLC-QTOF/MS数据分析第38页
    4.3 实验结果第38-44页
        4.3.1 系统稳定性第38-39页
        4.3.2 内标响应情况第39-41页
        4.3.3 血清样品的UPLC/QTOF-MS图谱第41-42页
        4.3.4 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代谢表型的干预作用第42页
        4.3.5 生物潜在标志物的筛选第42-44页
    4.4 讨论第44-46页
        4.4.1 氨基酸代谢第44-45页
        4.4.2 胆汁酸第45页
        4.4.3 磷脂代谢第45-46页
第五章 基于16sRNA高通量测序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干预湿困脾胃证肠道菌群研究第46-58页
    5.1 实验材料第46-47页
        5.1.1 实验动物第46页
        5.1.2 实验试剂第46-47页
        5.1.3 实验仪器第47页
    5.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5.2.1 模型建立和样本采集第47页
        5.2.2 粪便样品DNA提取第47页
        5.2.3 16sRNAV3~V4区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及测序第47-48页
        5.2.4 测序数据处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8页
    5.3 结果第48-56页
        5.3.1 序列分析第48-49页
        5.3.2 稀释性曲线(Rarefaction Curve)第49页
        5.3.3 香农指数曲线(Shannon Index)第49-50页
        5.3.4 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50-51页
        5.3.5 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差异分析第51-53页
        5.3.6 潜在菌群标志物的筛选第53-56页
            5.3.6.1 门水平第53-54页
            5.3.6.2 属水平分析第54-56页
    5.4 讨论第56-58页
第六章 总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全文总结第58页
    6.2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复方茵陈五苓散的代谢组学研究
下一篇:高通量筛选平台用于清热解毒中药的体内抗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