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棉花的起源与进化 | 第11页 |
1.2 棉花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棉花遗传图谱构建 | 第12页 |
1.2.2 棉花产量性状相关QTL的定位 | 第12-14页 |
1.2.3 棉花纤维品质相关QTL的定位 | 第14-15页 |
1.3 植物染色体代换系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3.1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概述 | 第16-17页 |
1.3.2 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方法 | 第17页 |
1.3.3 染色体代换系的应用 | 第17-19页 |
1.4 棉花纤维发育过程及转录组研究 | 第19-24页 |
1.4.1 棉花纤维发育过程 | 第19-22页 |
1.4.2 转录组研究 | 第22-24页 |
1.5 本研究研究目的意义 | 第24-27页 |
第二章 优质陆海渐渗系MBI7747纤维品质与产量性状相关QTL的挖掘 | 第27-5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5页 |
2.1.1 亲本材料 | 第28页 |
2.1.2 定位群体构建 | 第28页 |
2.1.3 表型性状调查 | 第28-29页 |
2.1.4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9-31页 |
2.1.5 SSR分子标记检测 | 第31-3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2.2.1 群体表型性状与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2.2.2 纤维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2.2.3 亲本MBI7747遗传背景分析 | 第39页 |
2.2.4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QTL检测 | 第39-44页 |
2.2.5 初定位纤维产量与品质相关QTL Meta-Analysis | 第44-46页 |
2.3 讨论 | 第46-51页 |
2.3.1 初定位群体亲本材料选择 | 第46页 |
2.3.2 初定位的纤维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QTL的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 第46页 |
2.3.3 初定位的纤维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QTL增效基因的来源 | 第46-47页 |
2.3.4 相对稳定的QTL位点 | 第47-48页 |
2.3.5 QTL的Meta-Analysis | 第48-49页 |
2.3.6 育种新材料的创制 | 第49-51页 |
第三章 qFL-12-2精细定位 | 第51-6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3.1.1 精细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51页 |
3.1.2 目标QTL定位区间内SSR分子标记开发 | 第51页 |
3.1.3 精细定位群体单株基因型检测 | 第51页 |
3.1.4 目标QTL定位区间遗传图谱构建 | 第51-52页 |
3.1.5 目标QTL定位区间物理图谱构建 | 第52页 |
3.1.6 精细定位群体表型鉴定及表型分析 | 第52页 |
3.1.7 数据分析及QTL定位 | 第5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3.2.1 qFL-12-2初定位区间内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52-54页 |
3.2.2 qFL-12-2初定位区间内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54页 |
3.2.3 精细定位群体表型性状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4-56页 |
3.2.4 qFL-12-2精细定位 | 第56页 |
3.2.5 精细定位区间内的分布基因的相关信息 | 第56-58页 |
3.3 讨论 | 第58-61页 |
3.3.1 精细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58-59页 |
3.3.2 物理图谱与遗传图谱的关系紧密问题 | 第59页 |
3.3.3 定位区间内SSR引物的多态性问题 | 第59页 |
3.3.4 不同群体目标QTL贡献率不同的问题 | 第59-60页 |
3.3.5 精细定位区间内基因组注释信息问题 | 第60页 |
3.3.6 本研究精细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棉花陆海渐渗系的转录组分析 | 第61-10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5页 |
4.1.1 测序材料准备 | 第61页 |
4.1.2 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61-62页 |
4.1.3 RNA测序文库的构建 | 第62页 |
4.1.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2-64页 |
4.1.5 渐渗基因的预测 | 第64页 |
4.1.6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第64-6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5-96页 |
4.2.1 测序样品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65页 |
4.2.2 cDNA文库构建及质量检测 | 第65-66页 |
4.2.3 测序数据产出 | 第66页 |
4.2.4 纤维发育6个阶段基因表达分析 | 第66-67页 |
4.2.5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 第67-71页 |
4.2.6 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 第71-85页 |
4.2.7 差异基因Pathway分析 | 第85-88页 |
4.2.8 渐渗基因分析 | 第88-92页 |
4.2.9 候选基因分析 | 第92-96页 |
4.3 讨论 | 第96-101页 |
4.3.1 与纤维细胞伸长有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96页 |
4.3.2 与次生壁加厚期有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96-97页 |
4.3.3 转录组测序结果辅助纤维长度相关QTL候选基因的确定 | 第97页 |
4.3.4 两候选基因功能分析 | 第97-101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101-103页 |
5.1 MBI7747纤维产量与品质相关QTL挖掘 | 第101页 |
5.2 qFL-12-2的精细定位 | 第101页 |
5.3 渐渗系转录组分析 | 第101页 |
5.4 候选基因鉴定 | 第101-103页 |
创新点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9页 |
Abstract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