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基于光谱遥感的冬小麦氮素和可溶性糖监测研究

摘要第9-11页
前言第11-17页
    1 高光谱遥感研究现状第11-13页
        1.1 高光谱遥感概述第11页
        1.2 高光谱遥感的发展第11-12页
        1.3 高光谱遥感监测原理第12-13页
    2 高光谱在农学参数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2.1 高光谱在叶绿素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2.2 高光谱在类胡萝卜素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4页
        2.3 高光谱在叶面积指数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3 存在问题第16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第一章 冬小麦冠层光谱变化特征及农学参数光谱模型监测第17-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1.1 研究区概况第18页
        1.2 试验设计第18页
        1.3 测量指标与方法第18-21页
            1.3.1 冠层光谱测定第18-19页
            1.3.2 色素测定第19-20页
            1.3.3 叶面积指数测定第20-2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1-35页
        2.1 光谱变化特征第21-24页
            2.1.1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冠层光谱第21页
            2.1.2 灌溉田和雨养田冬小麦冠层光谱第21-22页
            2.1.3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冠层光谱一阶导数第22-23页
            2.1.4 灌溉田和雨养田冬小麦冠层光谱一阶导数的变化特征第23-24页
        2.2 关键生育时期冬小麦农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第24-25页
            2.2.1 叶绿素含量第24页
            2.2.2 类胡萝卜素含量第24-25页
            2.2.3 叶面积指数第25页
        2.3 冬小麦农学参数的光谱特征提取第25-33页
            2.3.1 叶绿素光谱特征第25-28页
            2.3.2 类胡萝卜素光谱特征第28-31页
            2.3.3 叶面积指数光谱特征第31-33页
        2.4 农学参数与植被指数的定量关系第33-35页
            2.4.1 叶绿素含量与植被指数的定量关系第33-34页
            2.4.2 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植被指数的定量关系第34页
            2.4.3 叶面积指数与植被指数的定量关系第34-35页
    3 结论与讨论第35-37页
第二章 植株氮光谱模型的构建第37-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页
        1.1 植株氮素含量的测定第38页
        1.2 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第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7页
        2.1 植株氮素含量变化第38-39页
        2.2 基于叶绿素的植株氮光谱模型第39-42页
            2.2.1 叶绿素与植株氮的关系第39-40页
            2.2.2 植株氮素光谱模型的构建及检验第40-42页
        2.3 基于类胡萝卜素的植株氮光谱模型第42-44页
            2.3.1 类胡萝卜素与植株氮的关系第42页
            2.3.2 植株氮素光谱模型的构建及检验第42-44页
        2.4 基于叶面积指数的植株氮光谱模型第44-47页
            2.4.1 叶面积指数与植株氮的定量关系第44-45页
            2.4.2 植株氮素光谱模型的构建及检验第45-47页
        2.5 不同中间变量光谱模型对比第4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7-48页
第三章 植株糖的光谱监测第48-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页
        1.1 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49页
        1.2 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第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9页
        2.1 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第49-50页
        2.2 基于叶绿素的植株糖光谱模型第50-53页
            2.2.1 叶绿素与植株可溶性糖的关系第50-51页
            2.2.2 植株可溶性糖光谱模型的构建及检验第51-53页
        2.3 基于类胡萝卜素的植株糖光谱模型第53-56页
            2.3.1 类胡萝卜素与植株可溶性糖的关系第53页
            2.3.2 植株可溶性糖光谱模型构建及检验第53-56页
        2.4 基于叶面积指数的植株糖光谱模型第56-58页
            2.4.1 叶面积指数与植株可溶性糖的定量关系第56页
            2.4.2 植株可溶性糖光谱模型的构建及检验第56-58页
        2.5 不同中间变量光谱模型对比第58-59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9-60页
第四章 大尺度遥感植被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农学参数监测第60-68页
    1 材料与分析第61-62页
        1.1 软硬件环境第61页
            1.1.1 硬件环境第61页
            1.1.2 软件环境第61页
        1.2 遥感数据的处理第61-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2.1 植被指数的变化特征第62-64页
            2.1.1 RVI的变化特征第62页
            2.1.2 DVI的变化特征第62-63页
            2.1.3 NDVI、RDVI、MSAVI的变化特征第63-64页
        2.2 植被指数与农学参数的相关性第64-66页
            2.2.1 灌溉田农学参数光谱模型的建立第64-65页
            2.2.2 雨养田农学参数光谱模型的建立第65-66页
    3 结论与讨论第66-68页
第五章 基于大尺度遥感的氮素估测研究第68-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1.1 植株氮素的测定第68页
        1.2 光谱模型的构建第68-6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9-73页
        2.1 基于叶绿素含量植株氮素光谱模型的构建第69-70页
        2.2 基于类胡萝卜素含量植株氮素光谱模型的构建第70-72页
        2.3 基于叶面积指数植株氮素光谱模型的构建第72-7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73-75页
第六章 基于大尺度遥感的可溶性糖估测研究第75-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5-76页
        1.1 植株可溶性糖的测定第75页
        1.2 光谱模型的构建第75-7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6-81页
        2.1 基于叶绿素含量植株可溶性糖光谱模型的构建第76-77页
        2.2 基于类胡萝卜素含量植株可溶性糖光谱模型的构建第77-79页
        2.3 基于叶面积指数植株可溶性糖光谱模型的构建第79-8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1-82页
第七章 冬小麦冠层光谱与土壤供氮状况相关性研究第82-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3-84页
        1.1 试验设计第83页
        1.2 测定方法第83页
            1.2.1 冠层光谱测定第83页
            1.2.2 氮素测定第83页
        1.3 模型构建第83-8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4-89页
        2.1 土壤氮含量与冬小麦植株含氮量的相关性分析第84-85页
        2.2 土壤氮含量与冬小麦冠层光谱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第85-86页
        2.3 基于土壤硝态氮、碱解氮含量的遥感监测模型第86-89页
    3 结论第89-90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1 结论第90-91页
    2 创新点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3页
Abstract第103-104页
致谢第105-107页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总结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灌浆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谷子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陆海渐渗系纤维长度QTL(qFL-12-2)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