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比例三层RC框架角柱突然失效模拟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结构连续倒塌典型事件 | 第10-12页 |
1.3 连续倒塌的机理 | 第12-15页 |
1.3.1 连续倒塌的诱因 | 第12页 |
1.3.2 连续倒塌的分类 | 第12-14页 |
1.3.3 连续倒塌的过程 | 第14-15页 |
1.3.4 连续倒塌的动力效应 | 第15页 |
1.4 关于连续倒塌的规范 | 第15-20页 |
1.4.1 英国抗倒塌设计规范 | 第16页 |
1.4.2 欧洲Eurocode | 第16-17页 |
1.4.3 美国抗倒塌设计规范 | 第17-19页 |
1.4.4 中国抗倒塌设计规范 | 第19页 |
1.4.5 小结各规范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 | 第19-20页 |
1.5 连续抗倒塌的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1.5.1 关于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初期研究 | 第20-21页 |
1.5.2 结构抗连续倒塌实例分析研究 | 第21页 |
1.5.3 结构抗连续倒塌模拟分析研究 | 第21-22页 |
1.5.4 结构抗连续倒塌试验研究 | 第22-24页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框架角柱突然失效模拟试验概况 | 第26-36页 |
2.1 试验方案研究 | 第26-29页 |
2.1.1 试验模型方案 | 第26页 |
2.1.2 试验加载方案 | 第26页 |
2.1.3 构件拆除方案 | 第26-29页 |
2.2 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 第29-35页 |
2.2.1 模型设计 | 第29-31页 |
2.2.2 模型制作 | 第31-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53页 |
3.1 试验过程 | 第36-37页 |
3.2 A1柱失效试验结果 | 第37-43页 |
3.2.1 框架位移 | 第37-39页 |
3.2.2 加速度 | 第39-41页 |
3.2.3 结构破坏及荷载重分布情况 | 第41-43页 |
3.3 B1柱失效试验结果 | 第43-50页 |
3.3.1 框架位移 | 第43-45页 |
3.3.2 加速度 | 第45-47页 |
3.3.3 结构破坏及荷载重分布情况 | 第47-50页 |
3.4 塑性极限荷载计算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框架角柱突然失效模拟有限元分析 | 第53-69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SAP2000软件概述 | 第53-54页 |
4.3 有限元分析方法及思路 | 第54-56页 |
4.3.1 静力分析方法 | 第54页 |
4.3.2 动力分析方法 | 第54-56页 |
4.4 抗连续倒塌分析 | 第56-60页 |
4.4.1 建立模型 | 第56页 |
4.4.2 分析过程 | 第56-58页 |
4.4.3 分析结果 | 第58-60页 |
4.5 内力分析 | 第60-68页 |
4.5.1 A1柱失效 | 第61-65页 |
4.5.2 B1柱失效 | 第65-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A (A1柱失效试验数据图) | 第75-86页 |
附录B (B1柱失效试验数据图) | 第86-98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