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SPAR平台简介 | 第12-13页 |
1.3 等效水深截断设计方法与进展 | 第13-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NSGA-Ⅱ优化方法及计算理论基础 | 第18-32页 |
2.1 NSGA-Ⅱ优化算法简介 | 第18-21页 |
2.1.1 截断方法简介 | 第18-19页 |
2.1.2 NSGA-Ⅱ优化算法 | 第19页 |
2.1.3 NSGA-Ⅱ优缺点及流程 | 第19-21页 |
2.2 悬链线方程 | 第21-25页 |
2.2.1 单一成分的悬链线理论 | 第21-23页 |
2.2.2 多成分悬链线理论 | 第23-25页 |
2.3 集中质量法 | 第25-30页 |
2.3.1 集中质量法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2.3.2 集中质量法的节点运动方程 | 第26-28页 |
2.3.3 运动方程的求解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SPAR平台总体性能分析 | 第32-50页 |
3.1 SPAR平台辐射/绕射分析 | 第32-33页 |
3.2 SPAR平台系泊系统总体性能分析 | 第33-41页 |
3.2.1 环境条件 | 第33-34页 |
3.2.2 时域耦合分析 | 第34-35页 |
3.2.3 波频力的计算 | 第35-36页 |
3.2.4 低频慢漂力的计算 | 第36-37页 |
3.2.5 附加线性阻尼 | 第37页 |
3.2.6 风力和流力的确定 | 第37-40页 |
3.2.7 SPAR平台初始位置的确定 | 第40-41页 |
3.3 SPAR平台主尺度介绍及建模 | 第41-44页 |
3.3.1 SPAR平台简介 | 第41页 |
3.3.2 系泊系统的布置方式 | 第41页 |
3.3.3 单根系泊线的属性 | 第41-43页 |
3.3.4 SPAR平台的建模 | 第43-44页 |
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4-49页 |
3.4.1 水动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3.4.2 静力特性分析 | 第45-46页 |
3.4.3 时域动态耦合分析 | 第46-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NSGA-Ⅱ的静力相似截断系泊系统设计 | 第50-62页 |
4.1 系泊系统截断设计理论 | 第50-53页 |
4.1.1 系泊系统截断设计目的 | 第50页 |
4.1.2 系泊系统截断设计原则 | 第50-51页 |
4.1.3 系泊系统截断设计方法 | 第51-52页 |
4.1.4 系泊线静力特性 | 第52-53页 |
4.2 截断设计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53-56页 |
4.2.1 设计变量的提出 | 第53-54页 |
4.2.2 目标函数的提出 | 第54页 |
4.2.3 NSGA-Ⅱ的软件实现 | 第54-55页 |
4.2.4 截断系泊系统设计 | 第55-56页 |
4.3 截断设计的静力特性分析 | 第56-58页 |
4.4 截断设计的时域耦合分析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SPAR平台水池模型试验 | 第62-86页 |
5.1 模型试验准备 | 第62-71页 |
5.1.1 试验水池介绍 | 第62-63页 |
5.1.2 试验坐标系和相似准则 | 第63-64页 |
5.1.3 试验模型 | 第64-66页 |
5.1.4 模型试验环境参数 | 第66-68页 |
5.1.5 试验的系泊方案设计 | 第68-70页 |
5.1.6 风力和流力的模拟 | 第70-71页 |
5.2 SPAR平台水池试验结果 | 第71-81页 |
5.2.1 SPAR模型自由衰减试验 | 第71-72页 |
5.2.2 SPAR平台在规则波下的响应 | 第72-76页 |
5.2.3 SPAR平台在不规则波下的试验结果 | 第76-81页 |
5.3 数值重构和外推结果 | 第81-84页 |
5.3.1 水动力参数校核 | 第81-82页 |
5.3.2 数值外推结果 | 第82-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页 |
主要科研经历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