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南京存量房交易的政府监管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7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页
        1.3.2 研究方式第18-20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23页
    2.1 相关概念第20-21页
        2.1.1 存量房第20页
        2.1.2 存量房交易第20-21页
        2.1.3 存量房交易的政府监管第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3页
        2.2.1 政府管制理论第21页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1-22页
        2.2.3 公共利益理论第22-23页
第3章 南京存量房交易政府监管现状分析第23-36页
    3.0 南京存量房交易的时代背景第23页
    3.1 南京存量房交易政府监管目前所采取的举措第23-30页
        3.1.1 对存量房交易资金进行监管第24-26页
        3.1.2 对存量房交易经纪机构进行监管第26-27页
        3.1.3 对存量房交易佣金实施监管第27页
        3.1.4 对存量房交易的参与方进行监管第27-30页
    3.2 南京存量房交易政府监管目前存在问题第30-33页
        3.2.1 资金监管存在漏洞第31页
        3.2.2 中介组织监管不到位第31-32页
        3.2.3 佣金监管不完善第32页
        3.2.4 交易过程缺乏监管第32页
        3.2.5 政府监管水平不高第32-33页
    3.3 南京存量房交易政府监管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6页
        3.3.1 政府监管重视不足第33页
        3.3.2 政府监管法制不健全并缺乏可操作性第33-34页
        3.3.3 政府监管人才建设水平低第34页
        3.3.4 政府监管信息化手段使用不到位第34-36页
第4章 国外与国内其它城市存量房交易的政府监管经验借鉴第36-44页
    4.1 国外存量房交易的政府监管第36-38页
        4.1.1 美国:多种手段监管第36-37页
        4.1.2 日本:政府主导司法书士制与银行资金监管第37页
        4.1.3 英国:“Solicitor”法服务第37-38页
    4.2 国内其它城市存量房交易的政府监管第38-42页
        4.2.1 香港:威慑直接干预与金融监管第38-39页
        4.2.2 台湾:存量房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制度第39-40页
        4.2.3 北京:法制与行政合力监管第40-41页
        4.2.4 上海:政府各部门协同联合监管第41页
        4.2.5 成都:经纪行业信用及资金监管第41-42页
    4.3 国内外存量房交易政府监管的启示第42-44页
        4.3.1 健全监管机制第42页
        4.3.2 结合自身特色完善法律法规第42-44页
第5章 进一步加强南京存量房交易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第44-53页
    5.1 加强存量房交易的资金监管第44-45页
        5.1.1 扩大资金监管范围至南京全部辖区第44页
        5.1.2 优化已有的资金监管制度第44-45页
    5.2 加强对存量房交易中的中介机构监管第45-46页
        5.2.1 形成权责明确的政府监管模式第45-46页
        5.2.2 政府引导市场做好存量房交易的自我监管第46页
    5.3 进一步完善存量房交易的佣金监管第46页
        5.3.1 调动中介机构积极性第46页
        5.3.2 优化现有佣金制度兑付结算流程第46页
    5.4 健全存量房交易政府监管的法律法规第46-47页
        5.4.1 完善并健全监管法律体系第46-47页
        5.4.2 引导各方参与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第47页
    5.5 加强存量房交易过程的政府监管第47-48页
        5.5.1 深化贷款及贷款流向监管第47页
        5.5.2 监管社会幸福感建设,避免法律道德缺失第47-48页
    5.6 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府监管力度第48-49页
        5.6.1 推动互动信息化平台建设第48-49页
        5.6.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互第49页
    5.7 打造统一高效协同的政府监管人才团队第49-53页
        5.7.1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第50-51页
        5.7.2 优化专业人才晋升体系第51-53页
第6章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iteSpace的教育资源知识图谱创建研究
下一篇:淄博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