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花生应答果腐病病原菌侵染的转录组和miRNAs研究及抗性相关基因克隆

中文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0页
    1 花生果腐病研究进展第18-20页
        1.1 花生产业现状第18页
        1.2 花生土传病害第18页
        1.3 花生果腐病发病症状第18-19页
        1.4 花生果腐病致病真菌鉴定第19页
        1.5 花生果腐病防治第19-20页
        1.6 花生抗果腐病育种第20页
    2 土壤真菌多样性第20-22页
        2.1 土壤根际微生物第20-21页
        2.2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21页
        2.3 真菌多样性第21-22页
        2.4 环境因素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第22页
    3 RNA-seq测序的发展与应用第22-25页
        3.1 转录组测序的发展与应用第22-23页
            3.1.1 转录组测序概述第22-23页
            3.1.2 转录组测序的应用第23页
        3.2 植物miRNAs测序及应用第23-25页
            3.2.1 植物miRNA鉴定第23-24页
            3.2.2 植物靶基因的鉴定第24页
            3.2.3 miRNA与靶基因验证方法第24页
            3.2.4 植物miRNA在抗病反应中的作用第24-25页
    4 植物抗病研究进展第25-29页
        4.1 植物抗病机制第25-26页
        4.2 植物抗病与激素信号途径第26-28页
            4.2.1 IAA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第26页
            4.2.2 SA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第26-27页
            4.2.3 JA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第27页
            4.2.4 JA、ET和SA在植物抗病中的互作第27-28页
        4.3 植物抗病基因类型第28页
        4.4 MAPKK基因家族简述第28-29页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9-30页
第二章 花生果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第30-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1.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1.1.1 花生种质资源第30页
            1.1.2 土壤材料第30-31页
            1.1.3 质粒和菌株第31页
            1.1.4 实验试剂第31页
            1.1.5 引物合成第31页
            1.1.6 真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第31页
        1.2 实验方法第31-33页
            1.2.1 土壤真菌454FLX+测序及分析第31-32页
                1.2.1.1 土壤物化参数测定第31-32页
                1.2.1.2 真菌ITS区域高通量测序第32页
                1.2.1.3454 FLX+测序及数据分析第32页
            1.2.2 土壤真菌分离及ITS测序第32-33页
            1.2.3 花生果腐病真菌分离及ITS测序第33页
            1.2.4 致病菌接种花生幼苗及其离体组织第33页
            1.2.5 花生品种抗果腐病比较第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47页
        2.1 土壤样品获得及环境物化参数分析第33-34页
        2.2 454 FLX+测序结果分析第34-36页
        2.3 真菌群落组成分析第36-38页
        2.4 真菌群落相似性分析第38-40页
        2.5 真菌群落结构与花生品种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关联分析第40-45页
        2.6 花生果腐病土壤致病真菌的分离与序列分析第45页
        2.7 镰孢菌侵染花生幼苗和离体组织第45页
        2.8 花生抗病种质资源比较第45-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3.1 真菌群落多样性丰富第47页
        3.2 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真菌OTUs的群落组成不同第47-48页
        3.3 花生果腐病致病菌群落结构与花生品种、土壤环境因子都密切相关第48-49页
        3.4 莱西地区花生果腐病主效致病真菌为镰孢菌第49页
    4 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花生响应果腐病病原菌侵染的转录组和小RNA测序分析第51-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6页
        1.1 实验材料第51页
            1.1.1 花生种质资源第51页
            1.1.2 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和网络资源及数据库第51页
        1.2 实验方法第51-56页
            1.2.1 花生籽仁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第51-54页
                1.2.1.1 转录组测序分析第51-52页
                1.2.1.2 荧光定量PCR检测第52-54页
            1.2.2 花生小RNA的测序与分析第54-55页
                1.2.2.1 小RNA的测序第54页
                1.2.2.2 miRNA荧光定量PCR检测第54-55页
            1.2.3 miRNA156靶标验证实验第55-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70页
        2.1 花生果腐病转录组数据分析第56-65页
            2.1.1 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与功能注释第56-58页
            2.1.2 表达差异基因筛选第58-59页
            2.1.3 荧光定量PCR检测第59-60页
            2.1.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第60-61页
            2.1.5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途径分析第61-65页
        2.2 花生果腐病抗性相关miRNAs挖掘第65-70页
            2.2.1 测序数据及过滤统计第65-66页
            2.2.2 miRNA的注释与差异表达分析第66-67页
            2.2.3 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的预测和功能注释第67-68页
            2.2.4 转录组和miRNA测序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68页
            2.2.5 qRT-PCR验证测序结果准确性第68-69页
            2.2.6 预测ahy-miRNA156与基因c40790_g1_i2靶标位点的PCR验证第69-70页
    3 讨论第70-75页
        3.1 花生果腐病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第71-72页
        3.2 花生可能通过JA/ET介导的信号途径参与抗果腐病过程第72-73页
        3.3 多个抗病相关基因家族参与花生抗病过程第73页
        3.4 多个miRNAs参与花生抗病过程第73-74页
        3.5 花生果腐病抗性相关miRNAs和靶基因预测存在假阳性第74-75页
    4 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花生AhMKK4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76-9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82页
        1.1 实验材料第76-77页
            1.1.1 花生种质资源第76页
            1.1.2 拟南芥和烟草材料第76页
            1.1.3 质粒和菌株第76页
            1.1.4 工具酶及主要实验试剂第76-77页
            1.1.5 主要仪器设备第77页
            1.1.6 引物合成第77页
            1.1.7 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和网络资源及数据库第77页
        1.2 实验方法第77-82页
            1.2.1 花生材料处理第77-78页
            1.2.2 AhMKK4基因的筛选与克隆第78页
            1.2.3 荧光定量PCR分析第78-80页
            1.2.4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0页
            1.2.5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重组质粒转化根癌农杆菌第80-81页
            1.2.6 烟草叶片瞬时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第81页
            1.2.7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花序转化第81页
            1.2.8 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筛选及RT-PCR检测第81-82页
            1.2.9 转基因拟南芥在非生物胁迫下的抗性分析第8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2-91页
        2.1 AhMKK4基因的克隆第82-83页
        2.2 AhMKK4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分析第83-87页
        2.3 AhMKK4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和品种特异性分析第87页
        2.4 AhMKK4基因的非生物胁迫和激素诱导下的表达分析第87-89页
        2.5 AhMKK4蛋白亚细胞定位第89页
        2.6 AhMKK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9页
        2.7 AhMKK4基因在拟南芥中的遗传转化及鉴定第89-91页
        2.8 转基因拟南芥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抗性分析第91页
    3 讨论第91-93页
        3.1 AhMKK4基因的序列与其他植物中的同源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第91-92页
        3.2 AhMKK4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第92页
        3.3 AhMKK4的表达受多种环境胁迫及信号分子的诱导第92-93页
        3.4 AhMKK4的超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不具有盐、渗透等胁迫抗性第93页
    4 小结第93-94页
结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NtLTP4作为正调控因子参与烟草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响应
下一篇:控释尿素与水分互作对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氮高效利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