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1-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 科学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 第11页 |
2. 从科学教育到科学课程标准的梳理 | 第11-12页 |
3. 中美两国科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 第12-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三) 研究设计 | 第14-18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3页 |
(一) 对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二) 对美国NGSS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三) 对中美两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三、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定性比较 | 第23-49页 |
(一) 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结构框架的比较 | 第23-30页 |
1. 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结构框架 | 第23-25页 |
2. 美国NGSS的结构框架 | 第25-29页 |
3. 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二) 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比较 | 第30-37页 |
1. 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课程目标 | 第30-32页 |
2. 美国NGSS的课程目标 | 第32-34页 |
3. 比较分析 | 第34-37页 |
(三) 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比较 | 第37-42页 |
1. 中国小学科学标准的基本理念 | 第37-38页 |
2. 美国NGSS的基本理念 | 第38-39页 |
3. 比较分析 | 第39-42页 |
(四) 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的比较 | 第42-49页 |
1. 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实施建议 | 第42-44页 |
2. 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 第44-46页 |
3. 比较分析 | 第46-49页 |
四、中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比较 | 第49-76页 |
(一) 课程内容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比较 | 第49-72页 |
1. 物质科学领域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比较 | 第49-55页 |
2. 生命科学领域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比较 | 第55-61页 |
3.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比较 | 第61-67页 |
4. 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比较 | 第67-72页 |
(二) 课程内容分年级的广度和深度比较 | 第72-73页 |
(三) 课程内容整体的广度和深度比较 | 第73-76页 |
五、总结与思考 | 第76-81页 |
(一) 总结 | 第76-79页 |
1. 科学实践与工程实践的地位有待提高 | 第76页 |
2. 主要概念的设置具有逻辑性 | 第76-77页 |
3. 缺乏连贯性的跨学科概念 | 第77-78页 |
4. 课程内容的编排符合学习进阶 | 第78页 |
5. 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全面 | 第78-79页 |
(二) 思考 | 第79-81页 |
1. 提高科学实践的地位,加强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融合 | 第79页 |
2. 延续主要概念的逻辑性,关注科学原理机制的教学 | 第79页 |
3. 凸显连贯性的跨学科概念,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 第79-80页 |
4. 体现课程内容的学习进阶,实现各目标的相互促进 | 第80页 |
5. 坚持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