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学生论文

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学生”成因与对策研究--以A县Y小学D、M为个案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2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1.研究目的第12-13页
        2.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理论基础第14-15页
三、农村寄宿制“问题学生”的相关理论分析第15-20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15-16页
        1.农村第15页
        2.寄宿制小学第15页
        3.“问题学生”第15-16页
    (二)“问题学生”的分类和特征第16-17页
        1.学习问题第16页
        2.心理障碍问题第16页
        3.思想品德问题第16-17页
    (三)国内外农村寄宿制“问题学生”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综述第17-20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7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7-20页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23页
    (一)研究思路第20页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第20-21页
        1.研究个案的筛选过程第20页
        2.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第20-21页
    (三)研究方法第21-23页
        1.访谈法(半结构式访谈)第21页
        2.观察法第21-23页
五、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学生”访谈分析第23-33页
    (一)研究对象选择第23页
        1.根据设计选择个案第23页
        2.与研究个案建立联系第23页
    (二)研究方案第23页
        1.访谈提纲的设计第23页
        2.访谈资料收集和整理第23页
    (三)调研对象的访谈摘录第23-33页
        1.对丁同学的访谈第23-25页
        2.对丁同学家长的访谈摘录第25-26页
        3.对带班王老师的访谈第26-28页
        4.对马同学的访谈第28-29页
        5.对马同学家长的访谈第29-30页
        6.对吴老师的访谈第30-33页
六、对丁同学、马同学访谈结果的分析第33-37页
    (一)访谈结果分析第33-34页
        1.厌恶学习,学习习惯不良第33页
        2.自制能力差,行为习惯不良第33-34页
    (二)丁同学、马同学成为“问题学生”的成因讨论第34-37页
        1.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分析第34-35页
        2.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分析第35页
        3.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分析第35-36页
        4.深层因素造成问题学生。第36-37页
七、对策及建议第37-43页
    (一)强化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第37页
        1.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第37页
        2.家长应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第37页
    (二)构建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第37-38页
    (三)完善学校管理,营造和谐的学校环境第38-41页
        1.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第38-39页
        2.加强家校合作第39-40页
        3.建亲情宿舍,提高人文关怀第40页
        4.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改进工作方法第40-41页
        5.建立个别化教育计划第41页
    (四)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信自律自强的人格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一第45-46页
附录二第46-47页
附录三第47-48页
附录四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研究--基于“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
下一篇: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