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一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苏丹草管状分子体外诱导体系的建立及其相关酶活力的变化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5页
    1 世界能源现状与发展趋势第9-12页
        1.1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第9页
        1.2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第9-10页
        1.3 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第10-11页
        1.4 能源草研究进展第11-12页
    2 植物管状分子分化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2.1 管状分子的概念第12-13页
        2.2 管状分子的体外诱导系统第13-14页
            2.2.1 草本植物管状分子的体外诱导模式系统第13页
            2.2.2 木本植物管状分子的体外诱导模式系统第13-14页
        2.3 影响管状分子分化的因素第14-17页
            2.3.1 光照第14页
            2.3.2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第14-15页
            2.3.3 油菜素内酯第15-16页
            2.3.4 活性炭第16-17页
        2.4 管状分子次生细胞壁的构建第17页
            2.4.1 次生细胞壁的概念第17页
            2.4.2 管状分子次生细胞壁的合成第17页
    3 木质素合成研究进展第17-22页
        3.1 木质素的概念第17页
        3.2 木质素单体的合成途径第17-19页
            3.2.1 单体合成的起始反应第18页
            3.2.2 羟基化反应第18页
            3.2.3 甲基化反应第18-19页
            3.2.4 还原反应第19页
        3.3 木质素单体的聚合第19页
        3.4 木质素合成调控研究进展第19-21页
        3.5 植物酚醛类物质的合成第21-22页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5页
第二章 光照、激素和活性炭对管状分子体外诱导的影响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第25-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1.1 试验材料第25页
        1.2 培养基成分第25页
        1.3 管状分子诱导和分化率的测定方法第25-26页
        1.4 管状分子形态学特征的观察第26页
        1.5 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分析第26页
        1.6 PAL、CAD、POD活力的测定第26页
        1.7 数据统计第26-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2.1 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管状分子分化率的影响第27-29页
        2.2 优化培养条件下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变化第29-31页
        2.3 优化培养条件下管状分子的形态特征第31-32页
        2.4 优化培养条件下PAL、CAD、POD活力变化第32-34页
    3 结论第34-35页
第三章 光照、激素和油菜素内酯对管状分子体外诱导的影响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第35-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1.1 试验材料第35页
        1.2 培养基成分第35页
        1.3 管状分子诱导和分化率的测定方法第35页
        1.4 管状分子形态学特征的观察第35页
        1.5 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分析第35页
        1.6 PAL、CAD、POD活力的测定第35页
        1.7 数据统计第35-3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6-43页
        2.1 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管状分子分化率的影响第36-39页
        2.2 优化培养条件下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变化第39-40页
        2.3 优化培养条件下管状分子的形态特征第40-42页
        2.4 优化培养条件下PAL、CAD、POD活力变化第42-43页
    3 结论第43-45页
第四章 光照、激素、活性炭与油菜素内酯复合对管状分子体外诱导的影响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第45-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1.1 试验材料第45页
        1.2 培养基成分第45页
        1.3 管状分子诱导和分化率的测定方法第45页
        1.4 管状分子形态学特征的观察第45页
        1.5 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分析第45页
        1.6 PAL、CAD、POD活力的测定第45页
        1.7 数据统计第45-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53页
        2.1 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管状分子分化率的影响第46-49页
        2.2 优化培养条件下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变化第49-51页
        2.3 优化培养条件下管状分子的形态特征第51-52页
        2.4 优化培养条件下PAL、CAD、POD活力变化第52-53页
    3 结论第53-55页
第五章 光照、激素、油菜素内酯与活性炭复合对管状分子体外诱导的影响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第55-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1.1 试验材料第55页
        1.2 培养基成分第55页
        1.3 管状分子诱导和分化率的测定方法第55页
        1.4 管状分子形态学特征的观察第55页
        1.5 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分析第55页
        1.6 PAL、CAD、POD活力的测定第55页
        1.7 数据统计第55-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3页
        2.1 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管状分子分化率的影响第56-59页
        2.2 优化培养条件下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变化第59-60页
        2.3 优化培养条件下管状分子的形态特征第60-61页
        2.4 优化培养条件下PAL、CAD、POD活力变化第61-63页
    3 结论第63-65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65-73页
    1 讨论第65-69页
        1.1 光照对苏丹草体外管状分子分化的影响第65页
        1.2 培养基组分对苏丹草体外管状分子分化的影响第65-68页
            1.2.1 激素对苏丹草体外管状分子分化的影响第65-66页
            1.2.2 活性炭对苏丹草体外管状分子分化的影响第66页
            1.2.3 油菜素内酯对苏丹草体外管状分子分化的影响第66-67页
            1.2.4 3g/L活性炭和油菜素内酯复合对苏丹草体外管状分子分化的影响第67页
            1.2.5 2μM油菜素内酯和活性炭复合对苏丹草体外管状分子分化的影响第67-68页
        1.3 木质素合成及其相关酶活力变化第68-69页
        1.4 苏丹草管状分子分化与次生细胞壁的合成第69页
    2 结论第69-73页
参考文献第73-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中下游地区籼、粳超级稻稻米品质差异及其对氮肥的响应特征
下一篇:小麦产量相关性状QTL元分析及其在一个小麦育成品种群体中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