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产量相关性状QTL元分析及其在一个小麦育成品种群体中的验证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符号说明第7-8页
1 前言第8-16页
    1.1 产量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第8-12页
    1.2 QTL元分析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DNA分子标记技术第13-15页
        1.3.1 分子标记的特点第13页
        1.3.2 分子标记的类型第13-15页
            1.3.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第13-14页
            1.3.2.2 简单重复序列第14页
            1.3.2.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第14页
            1.3.2.4 序列特异性扩增区域第14-15页
            1.3.2.5 序列标记位点第15页
            1.3.2.6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第15页
            1.3.2.7 单核苷酸多态性第15页
            1.3.2.8 多样性微阵列技术第15页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26页
    2.1 供试材料第16-18页
    2.2 田间试验设计第18页
    2.3 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及产量测定第18页
        2.3.1 株高测定第18页
        2.3.2 单株穗数测定第18页
        2.3.3 穗粒数测定第18页
        2.3.4 千粒重测定第18页
        2.3.5 产量测定第18页
    2.4 QTL元分析第18-25页
        2.4.1 QTL文献整理及数据收集第19页
        2.4.2 QTL映射第19-25页
    2.5 DNA的提取第25页
    2.6 SSR标记分析及DNA带型统计第25-26页
        2.6.1 SSR标记分析第25-26页
        2.6.2 DNA带型统计第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38页
    3.1 小麦产量相关性状QTL元分析第26-36页
        3.1.1 株高QTL元分析第26-30页
        3.1.2 单株穗数QTL元分析第30页
        3.1.3 穗粒数QTL元分析第30-33页
        3.1.4 千粒重QTL元分析第33-36页
    3.2 小麦产量相关性状mQTL的验证第36-38页
4 小结与展望第38-41页
    4.1 小结第38-39页
        4.1.1 小麦产量相关性状QTL元分析第38-39页
        4.1.2 SSR关联标记筛选验证第39页
    4.2 展望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附表第45-46页
附录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丹草管状分子体外诱导体系的建立及其相关酶活力的变化
下一篇:大麦耐盐性的鉴定及耐盐种质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