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6页 |
一、关于胁从犯的立法概况 | 第6-15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刑法关于被迫行为的立法规定 | 第6-8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关于受胁迫犯罪的立法概况 | 第8-9页 |
(三)我国刑法对于胁从犯的相关规定 | 第9-13页 |
1、胁从犯的历史沿革 | 第9-10页 |
2、我国刑法对于胁从犯的修改 | 第10-12页 |
3、我国刑法对于胁从犯的处罚 | 第12-13页 |
(四)两大法系的被迫行为与我国胁从犯的联系 | 第13-15页 |
1、被迫行为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 | 第13-14页 |
2、被迫行为与我国胁从犯的联系 | 第14-15页 |
二、关于胁从犯行为的理论学说 | 第15-27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被胁迫行为性质的相关理论学说 | 第15-18页 |
1、违法阻却类型 | 第15-17页 |
2、责任阻却类型 | 第17-18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关于被迫行为性质的相关理论学说 | 第18-20页 |
1、可宽恕事由类型 | 第18-19页 |
2、正当化事由说 | 第19页 |
3、独立抗辩说 | 第19-20页 |
(三)我国大陆地区对于胁从犯行为性质的规定 | 第20-27页 |
1、胁从犯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胁从犯的行为性质 | 第22-23页 |
3、胁从犯的地位之争 | 第23-27页 |
三、胁从犯的成立条件 | 第27-39页 |
(一)胁从犯的定义及特征 | 第27-31页 |
1、胁从犯的定义 | 第27-28页 |
2、胁从犯的特征 | 第28-31页 |
(二)胁从犯的成立条件 | 第31-39页 |
1、胁从犯成立的行为条件 | 第31-32页 |
2、胁从犯的主观条件 | 第32-34页 |
3、胁从犯成立的胁迫条件 | 第34-39页 |
四、我国刑法中关于胁从犯的理论观点评析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39-45页 |
(一)胁从犯的分类依据问题以及关于被迫行为的分类 | 第39-41页 |
1、胁从犯不是独立共同犯罪人的特殊种类 | 第40页 |
2、被胁迫行为的分类 | 第40-41页 |
(二)关于胁从犯定罪、量刑理论的检讨 | 第41-43页 |
1、胁从犯在定罪上存在的依据问题 | 第41-42页 |
2、刑法理论中关于胁从犯的通说在量刑上的问题 | 第42-43页 |
(三)我国关于胁从犯制度的相关完善 | 第43-45页 |
1、对于“胁迫”程度的严格界定 | 第43-44页 |
2、合理确定胁从犯和免责被胁迫行为之间的区别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