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概述第11-21页
    第一节 派生犯罪构成基本含义第11-13页
        一、犯罪构成的传统观点第11-12页
            (一)基本犯罪构成第11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第11-12页
        二、对派生犯罪构成的重新界定第12-13页
        三、派生犯罪构成的要件第13页
    第二节 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的基本含义第13-15页
        一、未完成形态的含义第13-14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的含义第14-15页
    第三节 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的意义第15-16页
        一、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的现实意义第15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的理论意义第15-16页
    第四节 国内外关于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的理论第16-21页
        一、国外关于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的理论第16-18页
        二、国外关于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的法律规定第18-19页
        三、国内关于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的理论第19-20页
        四、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派生犯罪构成要件与未完成形态第21-29页
    第一节 派生犯罪构成要件第21-25页
        一、派生犯罪构成要件与量刑情节的区别第21-23页
            (一)只影响刑罚轻重的加重或减轻量刑情节第21页
            (二)作为派生犯罪构成要件的加重或减轻情节第21-22页
            (三)派生犯罪构成要件同时影响量刑第22-23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要件的特征第23-25页
            (一)派生犯罪构成的定罪性第23-24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的独立性第24-25页
    第二节 派生犯罪构成的故意犯存在未完成形态第25-29页
        一、派生犯罪构成的罪过形式第25-27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的主观罪过与未完成形态的关系第27-29页
            (一)未完成形态与主观罪过形式第27-28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的故意犯存在未完成形态第28-29页
第三章 派生犯罪构成的未完成形态类型第29-34页
    第一节 派生犯罪构成的预备形态第29-30页
        一、犯罪预备形态概述第29页
        二、理论上派生犯罪构成存在预备形态第29-30页
    第二节 派生犯罪构成的中止犯第30-32页
        一、犯罪中止形态概述第30-31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的中止犯第31-32页
            (一)派生犯罪构成不存在预备阶段的中止犯第31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存在实行阶段的中止犯第31-32页
    第三节 派生犯罪构成的未遂犯第32-34页
        一、犯罪未遂形态概述第32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的未遂犯第32-34页
第四章 具体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的认定第34-42页
    第一节 结果加重犯未完成形态的认定第34-37页
        一、结果加重犯的传统概念第34页
        二、派生犯罪构成意义上的结果加重犯第34-35页
        三、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特征第35页
        四、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第35-36页
        五、结果加重犯的中止形态第36-37页
        六、故意伤害罪中结果加重犯的未完成形态第37页
    第二节 情节加重犯未完成形态的认定第37-42页
        一、派生犯罪构成意义上情节加重犯的概念第37-38页
        二、情节加重犯的构成特征第38页
        三、情节加重犯的未遂形态第38-39页
        四、情节加重犯中止形态第39-40页
        五、抢劫罪中情节加重犯的未完成形态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下一篇:人的价值的实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