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资格概说第9-22页
    第一节 反垄断私人诉讼的基本概念第9-12页
        一、国外反垄断私人诉讼发展情况第10-11页
        二、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的立法现状第11-12页
    第二节 反垄断私人诉讼的立法实践及模式选择第12-14页
        一、反垄断私人诉讼与公益诉讼的关系第12-13页
        二、反垄断私人诉讼的功能第13-14页
        三、反垄断私人诉讼的模式及其选择第14页
    第三节 原告资格的确定在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中的意义第14-18页
        一、原告资格的多元标准第14-16页
        二、我国《反垄断法》与相关司法解释的笼统规定第16-18页
        三、从立法上确认原告资格的意义第18页
    第四节 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类型第18-22页
        一、竞争者第18-19页
        二、间接购买者第19页
        三、群体性受害者第19-20页
        四、消费者第20-22页
第二章 国外私人诉讼原告资格制度评析第22-31页
    第一节 竞争者的原告资格第22-24页
        一、美国竞争者原告资格的现状第22-23页
        二、两个案例引发的讨论第23-24页
    第二节 间接购买者的原告资格第24-27页
        一、美国hanover shoe案与illinois案第24-25页
        二、欧盟的最新发展第25-27页
    第三节 群体性受害者的原告资格第27-29页
        一、社会团体对群体性受害者的救济第27页
        二、集团诉讼制度第27-29页
    第四节 消费者的原告资格第29-31页
        一、日本反垄断诉讼中消费者的原告资格第29页
        二、德国在反垄断诉讼中确立的受影响标准第29-31页
第三章 完善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资格第31-40页
    第一节 确立原告资格应当明确的前提第31-32页
        一、培养我国反垄断竞争文化第31页
        二、私人执行与公共执行相互协调第31-32页
        三、原告资格与私人诉讼其他制度相协调第32页
    第二节 我国私人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构想第32-34页
        一、增加相关法律条文扩大原告资格范围第32-34页
        二、扩大原告资格范围的必要性第34页
    第三节 完善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第34-40页
        一、承认间接购买者的原告资格第34-37页
        二、建立集团诉讼制度第37-38页
        三、限制竞争者原告资格第38-40页
结语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技术劳工问题研究
下一篇:派生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