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各种农药论文--杀虫剂论文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与β-环糊精超分子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0页
    1.1 昆虫性诱剂第9-10页
        1.1.1 昆虫性诱剂概念第9页
        1.1.2 昆虫性诱剂在防治害虫上的应用第9-10页
        1.1.3 常见昆虫性诱剂的理化特性第10页
    1.2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及应用现状第10-11页
        1.2.1 梨小食心虫及其防治第10页
        1.2.2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及其防治应用第10-11页
    1.3 超分子简介第11-12页
        1.3.1 超分子概念第11页
        1.3.2 超分子体系的功能第11-12页
    1.4 环糊精第12-16页
        1.4.1 环糊精概述第12页
        1.4.2 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第12-15页
        1.4.3 环糊精及其包合物的应用第15-16页
    1.5 昆虫性诱剂释放载体剂型载体材质的研究概况第16-17页
        1.5.1 诱芯的材质第16页
        1.5.2 空心纤维的材质第16页
        1.5.3 微胶囊的材质第16-17页
        1.5.4 蜡滴的材质第17页
        1.5.5 迷向丝的材质第17页
    1.6 论文立体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18页
    1.7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7.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7.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正十二醇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制第20-26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主要仪器第20页
        2.1.2 主要试剂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页
        2.2.1 饱和水溶液电动搅拌法第21页
        2.2.2 超声法第21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1-25页
        2.3.1 包合物表征第21-24页
        2.3.2 两种包合方法的比较第24页
        2.3.3 包合物包合机理的初步探讨第24-25页
    2.4 结论第25-26页
第三章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与β-环糊精超分子的制备与表征第26-35页
    3.1 实验材料第26页
        3.1.1 主要仪器第26页
        3.1.2 主要试剂第26页
    3.2 试验方法第26-28页
        3.2.1 反应液的配制第26页
        3.2.2 包合物的制备第26-27页
        3.2.3 物理混合物的制备第27页
        3.2.4 包合物的表征第27页
        3.2.5 包合物制备条件的优化第27-2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8-34页
        3.3.1 包合物的表征第28-30页
        3.3.2 影响包合物得率的因素第30-32页
        3.3.3 包合物制备条件的正交试验结果第32-33页
        3.3.4 包合物形成机理的探究第33-34页
    3.4 结论第34-35页
第四章 包合物超分子的水溶性研究第35-41页
    4.1 实验材料第35页
        4.1.1 主要仪器第35页
        4.1.2 主要试剂第35页
    4.2 实验方法第35-36页
        4.2.1 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测定第35-36页
        4.2.2 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测定第3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4.3.1 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测定第36-38页
        4.3.2 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测定第38-40页
    4.4 结论第40-41页
第五章 包合物超分子中性诱剂释放的GC研究第41-46页
    5.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5.1.1 主要仪器第41页
        5.1.2 主要试剂第41-42页
        5.1.3 气相色谱条件第42页
    5.2 实验方法第42-43页
        5.2.1 加标液的配制第42页
        5.2.2 反应液的配制第42页
        5.2.3 待测液的配制第42页
        5.2.4 pH对包合物中性诱剂释放的影响第42-43页
        5.2.5 待测液进样前处理第43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5.3.1 性诱剂利用率分析第43-44页
        5.3.2 pH对性诱剂釋放量的影响第44-45页
    5.4 结论第45-46页
第六章 包合物软膏剂研制第46-47页
    6.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6页
        6.1.1 软膏剂制备第46页
        6.1.2 软膏剂释放测定第46页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页
    6.4 结论第46-47页
第七章 总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Abstract第52-53页
附录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丁香提取物对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生物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VC++排种种子流视觉检测软件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