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各种农药论文--杀菌剂论文

丁香提取物对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生物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7-8页
第1章 前言第8-19页
    1.1 丁香简介第8页
    1.2 丁香提取物的化学成份第8-11页
        1.2.1 丁香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第8页
        1.2.2 含丁香酚的植物第8-11页
    1.3 丁香提取物的抑菌杀菌活性研究第11-15页
        1.3.1 丁香提取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第11-13页
        1.3.2 丁香提取物在瓜果蔬保鲜防腐上的应用第13-14页
        1.3.3 国外学者对丁香的研究第14-15页
    1.4 丁香有效成份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第15-17页
        1.4.1 水蒸气蒸馏法第15页
        1.4.2 溶剂提取法第15-16页
        1.4.3 超声提取法第16页
        1.4.4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第16页
        1.4.5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第16-17页
    1.5 含丁香有效成份的农药产品第17页
    1.6 丁香抑菌杀菌活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第17页
    1.7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第2章 22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第19-24页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19-20页
        2.1.1 供试植物材料第19页
        2.1.2 供试菌种第19页
        2.1.3 供试培养基第19页
        2.1.4 试验仪器与试剂第19-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1页
        2.2.1 植物粗提取的制备第20页
        2.2.2 提取物生物活性测定第20-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23页
        2.3.1 22种植物材料提取结果第21-22页
        2.3.2 多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第22-23页
    2.4 讨论第23-24页
第3章 丁香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第24-28页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24页
        3.1.1 供试材料第24页
        3.1.2 供试菌种第24页
        3.1.3 供试培养基第24页
        3.1.4 试验仪器与试剂第24页
    3.2 试验方法第24-25页
        3.2.1 丁香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第24页
        3.2.2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24页
        3.2.3 生物活性测定第24-2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5-26页
        3.3.1 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提取率第25页
        3.3.2 丁香3种溶剂提取物的MIC第25-26页
        3.3.3 丁香3种溶剂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第26页
    3.4 讨论第26-28页
第4章 丁香石油醚提取物的萃取与生物活性测定第28-31页
    4.1 试验材料和仪器第28页
        4.1.1 试验材料第28页
        4.1.2 供试菌种第28页
        4.1.3 供试培养基第28页
        4.1.4 试剂与仪器第28页
    4.2 试验方法第28页
        4.2.1 公丁香石油醚提取物的萃取第28页
        4.2.2 生物活性的测定第2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28-29页
        4.3.1 萃取物的提取率第28-29页
        4.3.2 萃取成份的生物活性第29页
    4.4 讨论第29-31页
第5章 丁香氯仿萃取物的层析分离与活性测定第31-36页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31页
        5.1.1 试验材料第31页
        5.1.2 供试菌种第31页
        5.1.3 供试培养基第31页
        5.1.4 试验试剂与仪器第31页
    5.2 试验方法第31-32页
        5.2.1 丁香萃取物的层析分离第31-32页
        5.2.2 层析成份的生物活性测定第32页
        5.2.3 流分L1和L2和丁香酚的薄层层析对比第32页
        5.2.4 流分L1和L2中丁香酚含量测定第3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5.3.1 层析分离结果第32页
        5.3.2 各流分的生物活性第32-33页
        5.3.3 流分L1和L2和丁香酚的薄层层析对比第33页
        5.3.4 流分L1和L2中丁香酚的含量的测定第33-35页
    5.4 讨论第35-36页
第6章 流分L1抑菌机理研究第36-47页
    6.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36页
        6.1.1 试验材料第36页
        6.1.2 供试菌种第36页
        6.1.3 试剂与仪器第36页
    6.2 试验方法第36-39页
        6.2.1 流分L1对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第36页
        6.2.2 流分L1对病菌菌丝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第36-37页
        6.2.3 流分L1病菌菌丝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6.2.4 流分L1对病菌菌丝体内丙酮酸含量的影响第38页
        6.2.5 流分L1对病菌菌丝体内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39-44页
        6.3.1 流分L1对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第39-40页
        6.3.2 流分L1对病菌菌丝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第40-41页
        6.3.3 流分L1对病菌菌丝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6.3.4 流分Ll对病菌菌丝体内丙帆酸含量的影响第42-43页
        6.3.5 流分L1对病菌菌丝体内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第43-44页
    6.4 讨论第44-47页
第7章 总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Abstract第53-54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苦参离体培养及发根农杆菌诱导其毛状根的研究
下一篇: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与β-环糊精超分子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