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引言 | 第14-17页 |
1.2 红外气体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发展现状 | 第17-25页 |
1.2.1 直接吸收光谱技术 | 第17-18页 |
1.2.2 可调节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 第18-20页 |
1.2.3 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 | 第20-23页 |
1.2.4 光声光谱技术 | 第23-25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原理 | 第26-32页 |
2.1 分子光谱理论 | 第26-27页 |
2.2 气体分子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与特性 | 第27-30页 |
2.3 朗伯-比尔定律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近红外分布反馈激光器和TDLAS技术乙炔检测系统 | 第32-56页 |
3.1 TDLAS-WMS技术原理 | 第32-34页 |
3.2 系统组成 | 第34-49页 |
3.2.1 激光器及其驱动 | 第35-44页 |
3.2.2 光电检测电路 | 第44-46页 |
3.2.3 数字锁相放大器 | 第46-48页 |
3.2.4 气室的设计 | 第48-49页 |
3.3 乙炔分子吸收谱线选择 | 第49-50页 |
3.4 实验及结果 | 第50-55页 |
3.4.1 波形测试 | 第50-53页 |
3.4.2 检测系统性能测试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基于近红外分布反馈激光器和光子晶体光纤的甲烷检测系统 | 第56-70页 |
4.1 光在空芯带隙型光子晶体中的传播原理 | 第56-57页 |
4.2 系统结构 | 第57-63页 |
4.2.1 HC-PCF的选择和参数 | 第58-59页 |
4.2.2 光源选择 | 第59-61页 |
4.2.3 HCF和SMF之间的耦合 | 第61-63页 |
4.3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和TDLAS技术的甲烷检测 | 第63-67页 |
4.3.1 甲烷分子吸收谱线选择 | 第63-64页 |
4.3.2 实验及结果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五章 基于近红外分布反馈激光器和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的水汽检测系统 | 第70-102页 |
5.1 腔增强吸收光谱介绍 | 第70页 |
5.2 F-P光学腔与PDH激光频率锁定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70-74页 |
5.2.1 F-P腔的特性参数 | 第71页 |
5.2.2 PDH激光频率锁定技术基本原理 | 第71-74页 |
5.3 系统结构 | 第74-84页 |
5.3.1 系统光路部分 | 第75-79页 |
5.3.2 系统电路部分 | 第79-84页 |
5.4 系统调试 | 第84-90页 |
5.4.1 光路搭建 | 第85-87页 |
5.4.2 谐振腔参数测定 | 第87-88页 |
5.4.3 光学腔的锁定 | 第88-90页 |
5.5 基于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的水汽检测 | 第90-100页 |
5.5.1 1.53微米处水汽的吸收谱线 | 第90-91页 |
5.5.2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91-93页 |
5.5.3 水汽检测实验 | 第93-99页 |
5.5.4 基于CEAS的水汽检测系统与基于DAS的水汽检测参考系统的比较 | 第99-10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基于带间级联激光器和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的甲醛检测系统 | 第102-123页 |
6.1 系统结构 | 第102-111页 |
6.1.1 系统光路部分 | 第103-108页 |
6.1.2 系统电路部分 | 第108-111页 |
6.2 系统调试 | 第111-118页 |
6.2.1 光路搭建 | 第111-112页 |
6.2.2 激光与谐振腔的锁定 | 第112-116页 |
6.2.3 采用PID控制器锁定腔长 | 第116-118页 |
6.3 基于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的甲醛检测 | 第118-121页 |
6.3.1 3599nm处甲醛的吸收谱线 | 第118页 |
6.3.2 甲醛实验结果 | 第118-12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7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123-124页 |
7.2 本文创新点 | 第124页 |
7.3 工作展望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6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情况 | 第136-139页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