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上市公司制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的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21页
        1.2.1 关于坏账准备政策及其制定方法的研究第14-18页
        1.2.2 坏账准备政策的目标及制定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8-21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21-25页
    1.4 关键概念的界定第25-27页
第二章 现有坏账准备政策制定方法的集成与实务中的问题第27-60页
    2.1 坏账准备政策内容解析第27-31页
        2.1.1 基于会计制度的角度第27-29页
        2.1.2 基于上市公司可选择性的角度第29-31页
    2.2 坏账准备政策的目标与作用第31-35页
        2.2.1 满足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性第32-33页
        2.2.2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第33-35页
        2.2.3 坏账准备政策的两个作用第35页
    2.3 现有应收账坏账准备政策制定方法的集成与局限性分析第35-44页
        2.3.1 现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制定方法的集成第36-39页
        2.3.2 现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制定方法的局限性分析第39-44页
    2.4 上市公司坏账准备政策制定中的问题第44-59页
        2.4.1 上市公司单项金额重大标准的统计及发现的问题第44-53页
        2.4.2 上市公司组合减值的统计及发现的问题第53-59页
    2.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坏账准备政策中单项金额重大标准制定方法的提出第60-91页
    3.1 “单项金额”含义的剖析第60-62页
    3.2 单项金额重大标准的作用解读第62-67页
        3.2.1 对减值对象和减值方式的影响第62-63页
        3.2.2 对坏账准备计提成本及准确性的影响第63-65页
        3.2.3 单项金额重大标准的双重作用第65-67页
    3.3 单项金额重大标准五类表述形式及其适用条件的推导第67-86页
        3.3.1 单项金额重大标准五类表述形式的归纳第67-68页
        3.3.2 排名形式的适用条件第68-69页
        3.3.3 百分比形式的适用条件第69-75页
        3.3.4 绝对值形式的适用条件第75-78页
        3.3.5 “或”组合形式的适用条件第78-83页
        3.3.6 “且”组合形式的适用条件第83-86页
    3.4 制定单项金额重大标准的逻辑步骤与具体技法第86-90页
    3.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坏账准备政策中组合减值部分制定方法的完善第91-106页
    4.1 组合划分方法的提出第91-99页
        4.1.1 组合划分的重要性第91-95页
        4.1.2 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分析与归纳第95-97页
        4.1.3 组合划分具体技法的提出第97-99页
    4.2 两种组合减值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的完善第99-101页
    4.3 影响计提比例估计的因素补充第101-102页
    4.4 制定组合减值部分坏账准备政策的逻辑步骤与具体技法第102-104页
    4.5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五章 完善后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制定方法及其实例应用第106-127页
    5.1 完善后坏账准备政策制定方法的逻辑步骤与具体方法第106-109页
    5.2 完善前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制定方法的比较第109-113页
    5.3 实例应用第113-125页
        5.3.1 KBL公司经营特点与其坏账准备政策第113-116页
        5.3.2 使用完善后方法所制定的坏账准备政策及其减值情况第116-122页
        5.3.3 两种坏账准备政策的内容及影响比较第122-125页
    5.4 启示和注意事项第125-126页
    5.5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结论第127-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5页
附录一 KBL公司2016年资产负债表第135-137页
附录二 KBL公司2016年利润表第137-138页
附录三 KBL公司采用新坏账准备政策后的2016年资产负债表第138-140页
附录四 KBL公司采用新坏账准备政策后的2016年利润表第140-141页
附录五 从3026家到484家上市公司统计样本的筛选过程第141-142页
附录六 样本行业分布情况第142-143页
附录七 用于单项金额重大标准相关统计的484家上市公司第143-145页
附录八 用于组合减值部分相关统计的418家上市公司第145-1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150页
附件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动态博弈的电子仓单融资契约优化模式研究
下一篇:既有建筑改造为集中式长租公寓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