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二硼化钛简介 | 第11-13页 |
1.2.1 二硼化钛的物理性质 | 第11-12页 |
1.2.2 二硼化钛的电化学性质 | 第12-13页 |
1.3 传统二硼化钛制备方法 | 第13-18页 |
1.3.1 碳热还原法 | 第13-15页 |
1.3.2 硼热还原法 | 第15页 |
1.3.3 镁热还原法 | 第15-18页 |
1.4 纳米二硼化钛的制备 | 第18-24页 |
1.4.1 高能球磨法 | 第18-19页 |
1.4.2 稀释剂法 | 第19页 |
1.4.3 硼氢化钛法 | 第19-21页 |
1.4.4 通过硼氢化物和氧化物制备二硼化钛 | 第21-24页 |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6-27页 |
2.2 样品制备 | 第27页 |
2.3 放氢系统性能测试 | 第27-29页 |
2.3.1 系统空容标定 | 第28页 |
2.3.2 放氢量测定 | 第28-29页 |
2.4 机理分析手段 | 第29-30页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分析) | 第29页 |
2.4.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分析) | 第29页 |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分析) | 第29页 |
2.4.4 高分辨透射电镜测试(HRTEM) | 第29-30页 |
第三章 2LiBH_4+TiO_2添加LiH制备TiB_2纳米晶体 | 第30-45页 |
3.1 2LiBH_4+TiO_2制备TiB_2纳米晶体 | 第30-32页 |
3.2 添加LiH制备TiB_2纳米晶体 | 第32-33页 |
3.3 TiB_2纳米晶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3-40页 |
3.3.1 球磨条件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2 LiH添加量的影响 | 第35-38页 |
3.3.3 加热温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 2LiBH_4+TiO_2+4LiH产物形貌 | 第40-41页 |
3.5 添加LiH后反应的热力学计算及加热过程的DSC分析 | 第41-43页 |
3.6 影响机理与讨论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2LiBH_4+TiO_2添加金属镁制备TiB_2纳米晶体 | 第45-57页 |
4.1 反应条件对2LiBH_4+TiO_2添加金属镁制备TiB_2纳米晶体的影响 | 第45-50页 |
4.1.1 球磨时间 | 第45-47页 |
4.1.2 Mg的添加比例 | 第47-48页 |
4.1.3 加热温度 | 第48页 |
4.1.4 保温时间 | 第48-50页 |
4.2 酸洗提纯TiB_2纳米晶体 | 第50-51页 |
4.3 2LiBH_4+TiO_2+2Mg产物形貌 | 第51-53页 |
4.4 2LiBH_4+TiO_2+2Mg反应过程的机理分析 | 第53-55页 |
4.5 影响机理分析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纳米TiB_2的电化学性能评价 | 第57-63页 |
5.1 绪言 | 第57页 |
5.2 TiB_2电极的制备 | 第57页 |
5.3 TiB_2在30% KOH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 | 第57-62页 |
5.3.1 测试仪器与条件 | 第57-58页 |
5.3.2 TiB_2在30% KOH溶液中的伏安曲线 | 第58-61页 |
5.3.3 TiB_2在30% KOH溶液中的放电曲线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在2LiBH_4+TiO_2中添加LiH制备TiB_2纳米晶体 | 第63页 |
6.2 在2LiBH_4+TiO_2中添加Mg制备TiB_2纳米晶体 | 第63-64页 |
6.3 TiB_2纳米晶体的电化学性能 | 第64页 |
6.4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