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5.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1.5.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8-19页 |
1.5.3 公共政策的理论 | 第19-20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概况 | 第20-29页 |
2.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概述 | 第20-24页 |
2.1.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历史 | 第20-21页 |
2.1.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现状 | 第21-22页 |
2.1.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政策解读 | 第22-24页 |
2.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概述 | 第24-26页 |
2.2.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的发展 | 第24页 |
2.2.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的类型 | 第24-26页 |
2.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2.3.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促使融资模式创新 | 第26页 |
2.3.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本土化弱 | 第26-27页 |
2.3.3 国家政策法规措施影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 | 第27-29页 |
第3章 北海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8页 |
3.1 北海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面临形势 | 第29-31页 |
3.1.1 经济形势 | 第29-30页 |
3.1.2 政策形势 | 第30-31页 |
3.2 北海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1-35页 |
3.2.1 治理结构不健全 | 第31-33页 |
3.2.2 融资及资金运作能力弱 | 第33-34页 |
3.2.3 数量增多,分工不明确 | 第34页 |
3.2.4 未能充分发挥融资能动性 | 第34-35页 |
3.2.5 转型调整期出现停滞状态,带来新挑战 | 第35页 |
3.3 北海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3.3.1 决策机制不完善 | 第36页 |
3.3.2 融资渠道单一 | 第36页 |
3.3.3 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相互匹配,融资规模迅速增加 | 第36-37页 |
3.3.4 信息透明度弱 | 第37-38页 |
第4章 北海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创新可行性分析 | 第38-42页 |
4.1 政府政策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扶持 | 第38-39页 |
4.2 现阶段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转型改革 | 第39-40页 |
4.2.1 处理好政府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关系 | 第39-40页 |
4.2.2 明确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定位 | 第40页 |
4.3 传统融资模式开展缓慢,迫切需要新方向 | 第40-42页 |
第5章 北海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创新对策 | 第42-51页 |
5.1 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推动融资模式创新 | 第42-45页 |
5.1.1 建立投融资体制 | 第42-43页 |
5.1.2 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结构 | 第43-44页 |
5.1.3 以信用评级来规范融资模式 | 第44-45页 |
5.2 进一步深化原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 | 第45-47页 |
5.2.1 探索土地融资模式的新路径 | 第45-46页 |
5.2.2 完善新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 | 第46-47页 |
5.3 积极探索扩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实力的新方向 | 第47-51页 |
5.3.1 国有企业整合融资模式 | 第47-48页 |
5.3.2 融资租赁模式 | 第48-49页 |
5.3.3 增资扩股融资模式 | 第49-50页 |
5.3.4 以债券市场发行债券融资模式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