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 | 第12-14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3 对既有研究的评述及启示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20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运行机制及效应 | 第20-31页 |
2.1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运行模式 | 第20-26页 |
2.1.1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基本模式 | 第20-24页 |
2.1.2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特点 | 第24-25页 |
2.1.3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类型 | 第25-26页 |
2.2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功能 | 第26-29页 |
2.2.1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属性 | 第26-27页 |
2.2.2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作用 | 第27-29页 |
2.3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效应 | 第29-31页 |
2.3.1 通道业务的监管效应 | 第29页 |
2.3.2 通道业务的成本效应 | 第29页 |
2.3.3 通道业务的风险效应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中国银河证券资产管理通道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 第31-45页 |
3.1 中国银河证券资产管理通道业务整体状况 | 第31-35页 |
3.1.1 中国银河证券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背景 | 第31-32页 |
3.1.2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测算 | 第32-33页 |
3.1.3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发展规模 | 第33-34页 |
3.1.4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的投资结构 | 第34-35页 |
3.2 中国银河证券资产管理通道业务行业分析 | 第35-39页 |
3.2.1 行业集中度分析 | 第35-37页 |
3.2.2 行业规模发展分析 | 第37-39页 |
3.2.3 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 第39页 |
3.3 中国银河证券资产管理通道业务比较分析 | 第39-45页 |
3.3.1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发展规模比较 | 第39-41页 |
3.3.2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费率比较 | 第41-43页 |
3.3.3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收入结构比较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中国银河证券资产管理通道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5-54页 |
4.1 中国银河证券资产管理通道业务市场占有率低 | 第45-47页 |
4.1.1 市场占有率低的表现形式 | 第45-47页 |
4.1.2 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分析 | 第47页 |
4.2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结构发展不均衡 | 第47-49页 |
4.2.1 结构发展不均衡的表现形式 | 第47-49页 |
4.2.2 结构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 第49页 |
4.3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比重大、收入低 | 第49-51页 |
4.3.1 通道业务比重大、收入低的表现形式 | 第49-50页 |
4.3.2 通道业务比重大、收入低的原因分析 | 第50-51页 |
4.4 资产管理通道业务风险高 | 第51-54页 |
4.4.1 通道业务风险高的表现形式 | 第51页 |
4.4.2 通道业务风险高的原因分析 | 第51-54页 |
第五章 中国银河证券资产管理通道业务对策建议 | 第54-58页 |
5.1 扩大零售与同业销售渠道 | 第54-55页 |
5.2 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利用产品差异化策略 | 第55-56页 |
5.3 提高公司投研实力,建立资管产品创新的技术平台 | 第56-57页 |
5.4 健全公司风险控制体系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