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3-17页 |
1.3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中唐讽谕赋与朝鲜朝中前期讽谕赋的创作概况 | 第19-33页 |
2.1 讽谕赋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2 中唐讽谕赋的创作概况 | 第22-27页 |
2.3 朝鲜朝中前期讽谕赋的创作概况 | 第27-33页 |
第三章 中唐讽谕赋对朝鲜朝中前期讽谕赋思想内容的影响 | 第33-62页 |
3.1 对统治者的劝谏 | 第33-44页 |
3.1.1 以德治国 | 第34-37页 |
3.1.2 知人善任 | 第37-40页 |
3.1.3 以史为鉴 | 第40-44页 |
3.2 对时政的抨击和忧虑 | 第44-52页 |
3.2.1 抨朝纲之乱 | 第45-49页 |
3.2.2 忧民生疾苦 | 第49-52页 |
3.3 对丑恶世态的揭露 | 第52-62页 |
3.3.1 趋炎附势 | 第52-54页 |
3.3.2 是非不分 | 第54-57页 |
3.3.3 见利忘义 | 第57-62页 |
第四章 中唐讽谕赋对朝鲜朝中前期讽谕赋艺术形式的影响 | 第62-85页 |
4.1 对赋体形式的影响 | 第62-71页 |
4.1.1 对骚体赋的影响 | 第62-65页 |
4.1.2 对文赋的影响 | 第65-71页 |
4.2 对表现手法的影响 | 第71-78页 |
4.2.1 善用比兴 | 第71-73页 |
4.2.2 活用典故 | 第73-75页 |
4.2.3 以颂为讽 | 第75-78页 |
4.3 对结构形式的影响 | 第78-85页 |
4.3.1 主客问答 | 第78-81页 |
4.3.2 卒章显志 | 第81-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