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点灯》诗学批评的体系化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李圭景其人其作 | 第16-25页 |
2.1 李圭景的生活经历 | 第16-18页 |
2.2 李圭景的文学思想 | 第18-21页 |
2.3 李圭景的创作概观 | 第21-25页 |
第三章 《诗家点灯》的批评视域 | 第25-34页 |
3.1 《诗家点灯》论中国诗人诗作 | 第25-28页 |
3.1.1 唐宋文人批评 | 第26-27页 |
3.1.2 明清文人批评 | 第27-28页 |
3.2 《诗家点灯》论朝鲜诗人诗作 | 第28-30页 |
3.2.1 新罗、高丽文人批评 | 第28-29页 |
3.2.2 朝鲜时期文人批评 | 第29-30页 |
3.3 《诗家点灯》论其他国家诗人诗作 | 第30-34页 |
3.3.1 日本文人批评 | 第30-32页 |
3.3.2 其它国家文人批评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诗家点灯》诗学批评的体系化 | 第34-67页 |
4.1 诗歌本质论 | 第34-39页 |
4.1.1 倜傥以见志 | 第35-37页 |
4.1.2 写尽情怀为真诗 | 第37-39页 |
4.2 诗歌创作论 | 第39-45页 |
4.2.1 创作构思: 诗当触境体物 | 第39-41页 |
4.2.2 创作过程: 兴会与妙悟 | 第41-44页 |
4.2.3 创作方式: 虚静与物我合一 | 第44-45页 |
4.3 诗歌文本论 | 第45-53页 |
4.3.1 通俗凝练的诗歌语言 | 第46-48页 |
4.3.2 不拘一格的诗体 | 第48-50页 |
4.3.3 清新自然的审美意蕴 | 第50-53页 |
4.4 诗歌批评论 | 第53-67页 |
4.4.1 广博中正的诗歌批评主体 | 第53-56页 |
4.4.2 奇崛详实的诗歌批评客体 | 第56-58页 |
4.4.3 多样融合的诗歌批评方法 | 第58-67页 |
第五章 李圭景《诗家点灯》的价值与意义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 第73-74页 |
附录B | 第74-80页 |
附录C | 第80-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