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乡镇机关公务员流失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9-2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一、基层机关 | 第19页 |
二、基层机关公务员 | 第19页 |
三、公务员流动与公务员流失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页 |
二、双因素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安溪县乡镇机关公务员流失现状及其影响 | 第23-29页 |
第一节 安溪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 第23页 |
第二节 安溪县乡镇机关公务员流失情况 | 第23-26页 |
一、安溪县近5年公务员流失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二、安溪县近5年公务员流失的形式 | 第24-25页 |
三、安溪县近5年公务员流失的去向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安溪县乡镇基层公务员流失的影响 | 第26-29页 |
一、造成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失衡 | 第26页 |
二、动摇乡镇机关的组织凝聚力 | 第26-27页 |
三、增加乡镇机关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 | 第27-28页 |
四、降低乡镇机关的施政水平 | 第28页 |
五、损害乡镇机关的声誉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安溪县乡镇机关公务员流失的双因素分析 | 第29-41页 |
第一节 保健因素 | 第29-37页 |
一、工作稳定性方面 | 第29-31页 |
二、工作环境方面 | 第31-35页 |
三、薪酬待遇方面 | 第35-36页 |
四、职业培训方面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激励因素 | 第37-40页 |
一、职务晋升方面 | 第37-38页 |
二、上级领导的认可方面 | 第38-39页 |
三、手中相对的权力方面 | 第39页 |
四、奖惩激励机制方面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安溪县乡镇机关公务员流失对策研究 | 第41-47页 |
第一节 把好乡镇基层公务员“招聘关” | 第41页 |
第二节 改良乡镇公务员晋升机制 | 第41-42页 |
一、增加乡镇基层公务员晋升机会 | 第41-42页 |
二、净化乡镇机关的晋升环境 | 第42页 |
第三节 加强乡镇机关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建设 | 第42-43页 |
一、完善乡镇机关公务员绩效考评机制。 | 第42-43页 |
二、改进乡镇机关工作绩效评价奖惩机制 | 第43页 |
第四节 减轻基层压力 | 第43-44页 |
一、合理确定乡镇公务员职责与权限 | 第43页 |
二、加大基层工作宣传 | 第43-44页 |
第五节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第44-45页 |
一、实行公务员轮岗交流机制 | 第44页 |
二、加强乡镇公务员培训 | 第44-45页 |
三、尝试聘任制 | 第45页 |
第六节 加强基层公务员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 | 第45-47页 |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 第45页 |
二、营造组织文化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A 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 | 第53-5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55页 |